《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
卷四: |
崩帶﹝flooding_and_vaginal_discharge﹞: |
婦人面色青黃。肢體消瘦﹝emaciation﹞。心戰腰痠﹝aching_lumbus﹞。時下濁物。其物黃、赤、青、白、黯黑並下。是帶脈之血。傷損而成。 故名曰帶證。 古法又分白濁﹝Baptorrhea﹞一條。謂帶下是帶脈為病。其色汙雜。白濁﹝Baptorrhea﹞則是心、脾、腎三經為病。其色純白。而所用之方。仍相仿佛。其實同一病也。 皆是帶脈為病。 吾為指明曰:白濁﹝Baptorrhea﹞五帶。所下似血非血。乃胞中﹝uterine﹞之水也。此水清則為天癸。以濟經血﹝menstrual_blood﹞。前論詳矣。此水濁則為白濁﹝Baptorrhea﹞。為五帶。水濁而血因以濁矣。 蓋帶脈下系胞宮。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屬於脾經。脾經土氣衝和。則帶脈寧潔。 而胞中﹝uterine﹞之水清和。是以行經三日後。即有胞水。黃明如金。是腎中天癸之水。得帶脈脾土之制。而見黃潤之色。乃種子之的候。無病之月信﹝menstruation﹞也。若脾土失其衝和。不能制水。帶脈受傷。注於胞中﹝uterine﹞。 因發帶證。白濁﹝Baptorrhea﹞汙雜。治宜和脾以利水。治脾即是治帶。治帶即治水也。觀腎著湯:用白術。治腰痛﹝Lumbar_Pain﹞如帶五千錢者。腎著名湯。明言是腎中水邪。著於帶脈。 故從脾治之。以土治水。而帶脈自愈矣。即此可知女子帶證。是水不清。濁證仍是水不清。不必強分。 總以和脾利水為主。胃苓湯主之。 挾熱者去桂枝。加黃芩、黃連、黃柏。 夾寒者:加細辛吳萸。 夫脾土鬱蒸。濕氣腐化。變生五帶。赤白污濁。理脾解鬱。宜逍遙散,加防己木通主之。熱加丹皮、梔子、黃柏。寒加台烏藥、艾葉、砂仁。 以上所論。雖未盡帶濁之治。然已得法門。學人推而廣之。遇熱證則硝黃甘遂。未必非宜。遇寒證則參術芪附。尤所必用。以及寒熱錯雜。 皆可隨證制方。有紙筆不能盡傳者。在醫師之自悟也。 |
崩漏﹝metrorrhagia﹞者。非經期而下血﹝hematochezia﹞之謂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則名為血崩﹝flooding﹞。行經而去血過多。 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flooding﹞。古名崩中。謂血乃中州脾土所統攝。脾不攝血。是以崩潰:名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月經名曰信水﹝menstruation﹞。以五行惟土主信。土旺則月水﹝Menstruation﹞有信。土虛則失信而漏下。甚則崩中矣。 治法:總以治脾為主。或勞倦﹝overstrain﹞傷脾。或思慮饑飽傷脾。脾虛不攝。宜用歸脾湯,加艾葉阿膠灶心土。大虛者,宜十全大補湯,加阿膠、續斷、升麻、炮薑、棗仁、山萸肉。再用魚肚、鹿角、霜蓮米薑鹽燉食。以調養之。黃芪、糯米、當歸煎服。亦大補氣血。六君子養榮湯。炙甘草湯。 皆脾經補益之藥。可以加減用之。 凡是崩中。此為正治。 又有:治肝以治脾之賊者。肝經怒火妄動。木鬱﹝wood_depression﹞克土。火擾而血不寧。其人善怒頭痛﹝Headache﹞。口苦﹝bitter_taste_in_mouth﹞目眩﹝dizzy_vision﹞。脇腹脹滿﹝abdominal_distension﹞。 六脈:弦數。與脾經虛寒之證。顯有不同。宜歸脾湯,加丹皮、梔子、柴胡、白芍、麥冬、五味子。補脾土。清肝火。兩面俱到。或用丹梔逍遙散,加牡蠣、阿膠、蒲黃。 |
謹按。帶漏雖是水病。而亦有夾瘀血者﹝blood_stasis﹞。以血阻氣滯﹝qi_stagnation﹞。因生帶濁。小調經湯。隨寒熱加減治之。崩中雖是血病。而實則因氣虛也。氣下陷。則水隨而瀉。水為血之倡。氣行則水行。水行則血行。宜服補氣之藥。以升其水。水升則血升矣。補中益氣治之。 |
合崩帶﹝flooding_and_vaginal_discharge﹞觀之。一是水病。一是血病。女子男子。 皆有血與水之病。宜通觀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