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
卷四: |
產血: |
婦人胎中。有血衣以裹兒。血衣之下。 又有:水衣以襯墊之。將產則胎水先破。水衣先下。然後血衣破而兒生。兒生之後。血衣乃下。 世謂水衣墊胎。水衣既行。則其胎顛墜。是以兒出。此乃著跡之論。未得其所以然也。 夫胎產﹝parturition﹞之事。乃關氣化。豈猶什物之襯墊懸墜所可擬者。 吾為指出其理曰:天地之大。 總是以陽統陰。人身之生。 總是以氣統血。氣乃腎中水化之陽。 故氣著於物。還復為水。 吾是以有氣即是水之論。婦人懷子墊胎之水衣。即氣也。胎乃氣載舉之。氣即是水。 故水墊其胎。實則氣載其血也。將產之時。水衣先行。氣下行。 故水下行。水行實則氣行也。氣既下行。則其胎血自隨之而下。血之從氣。又豈有氣行而血不行者哉。 故胎之未生。氣載之。胎之將產。氣運之。知此。則知護胎者。必調氣。催生者必行氣。而治一切血證﹝blood_syndrome﹞皆宜治氣。均可於此悟出。 |
將產之時。腰腹大痛者。以氣欲行。而血未行。血阻其氣。而氣必欲迫之使行。 故令大痛。此必初胎初產之婦。血道新開。礙氣之行。 故其痛或甚。或數產之婦。內有瘀血﹝blood_stasis﹞阻滯其氣。 故令大痛。若壯婦身無瘀血﹝blood_stasis﹞。則將產時微痛而已。或微脹而已。 蓋其氣行而血隨之下。血道既是熟路。又無瘀血﹝blood_stasis﹞阻滯。何痛之有。其極痛而胎不下者。催生之法。 總宜行血。不使阻滯其氣。則氣下而胎隨以下。佛手散主之。 交骨不開者﹝failure_of_the_interlocking_bones_to_open﹞:加敗龜板。及婦人油髮燒灰。義總取於活血。血活則氣通。胎順而自生矣。 |
既產之後。身痛腰痛﹝Lumbar_Pain﹞。惡血不盡。阻滯其氣。 故作痛也。 蓋離經之血。必須下行不留。斯氣無阻滯。自不作痛。又能生長新血。若瘀血﹝blood_stasis﹞不去。則新血不生。且多痛楚。宜歸芎失笑散。及生化湯治之。 夫產後百脈空虛。亟宜補血。而猶力主去瘀者。瘀血﹝blood_stasis﹞不去。則新血斷無生理。 吾于男女異同論。已詳言之。雖產後大虛。仍以去瘀為急。去瘀正為生新計也。吐衄家須去瘀血﹝blood_stasis﹞。觀此益信。 |
產後血暈。由血隨氣上。迷亂心神。 故眼前生花。甚者閟絕口噤﹝lockjaw﹞。神昏﹝clouded_spirit﹞氣冷。 有下血﹝hematochezia﹞過多而暈者。屬虛。但昏悶煩亂而已。法當補血。宜炙甘草湯。及八珍湯,加棗仁、龍骨、朱砂、丹皮。 有下血﹝hematochezia﹞少而暈者。乃惡露﹝lochia﹞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clouded_spirit﹞、口噤﹝lockjaw﹞。絕不知人。法當破血。宜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荊芥穗、京墨、紅醋淬童便引。血暈之證。吐衄家間亦有之。 醫者不可不知。 |
產後血崩﹝flooding﹞。乃榮氣﹝nutrient_qi﹞空虛。不能攝血歸經。大劑歸脾湯主之。 如兼汗出﹝sweating﹞、氣喘者﹝asthma﹞。乃是血脫﹝blood_depletion﹞氣散之危證。參附湯,加阿膠、熟地、茯苓、甘草以救之。然又有怒氣傷肝。肝氣橫決。血因不藏者。歸脾湯,加炒梔子、阿膠、艾葉、柴胡。逍遙散,加阿膠、牡蠣、棕炭炒梔、蓮葉、香附皆宜。 |
敗血干肺。口鼻黑色。面如茄色。或發鼻衄﹝Nose_bleeding﹞。乃氣逆血升之危候。或則喘急﹝rapid_panting﹞。或咳逆﹝cough_and_counterflow﹞欲死。 總緣肺虛。不能制節其下。是以下行之血。得以上干。宜參蘇飲主之。 鼻衄﹝Nose_bleeding﹞:加杏仁。喘咳。加五味。 吐衄家血干肺臟者。亦與此同。敗血干心。心氣閉塞。舌強不語。神昏譫語﹝clouded_spirit_and_dilirious_speech﹞。 如見鬼狀。宜歸芎失笑散,加龍腦、朱砂、血竭、沒藥治之。牛膝散,加棗仁、琥珀、熟地、人參。 皆宜。 |
敗血干脾。則嘔逆腹脹﹝abdominal_distension﹞。不能飲食。生化湯,加半夏、茯苓、枳殼、厚朴。 如發為水腫﹝edema﹞。是血從水化。而變為水。與血變為膿無異。既從水化。則從水治之。五苓散,加蒲黃、丹皮以利之。 |
總之。血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知產血上逆之為病。則愈知吐衄之血上逆為病也。但吐衄與產血。其病原不同。 故治法亦異。此外尚有數證。乃產後多有之證。亦與吐衄義可參觀。因連類及之。條列如下。 |
產後喘促﹝hasty_panting﹞。最危之候。因榮血暴竭。衛氣﹝defensive_qi﹞無根據。為血脫﹝blood_depletion﹞氣散之證。宜參附湯飲之。四磨湯亦可。 若因敗血乘肺。氣喘﹝asthma﹞目黑。鼻起煙煤者。是為肺氣將絕之證。參蘇飲治之。 二證。一是腎氣虛脫。而陽上越。一是肺氣虛竭。而血上乘。兩方皆主人參。大生水津。水者。氣之母也。方主補氣。 故用人參以滋水。滋水即是補氣。而陽上越者。佐附子以引之歸根。血上干者。佐蘇木以速之下降。誠產後救危之良方。男子血氣脫絕之證。亦不能外此義也。 |
產後汗出﹝sweating﹞。身微似汗者吉。 蓋產後血虛﹝blood_deficiency﹞。微汗則氣來就血。陽來和陰。汗者氣分之水也。產後血不足而氣有餘。 故微泄其氣。以與血配。最吉之兆。若陰虛於內。陽浮於外。汗出﹝sweating﹞。是為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與微汗有別。 法宜:補陰而引陽。聖愈湯,加附子、五味、麥冬、龍骨治之。 若大汗亡陽。其汗如水之流。乃元氣﹝primordial_qi﹞脫散。氣即水也。氣脫故大汗。非大劑參附湯。不能回陽。 又有:但頭汗出﹝sweating﹞。劑頸而還者。乃血不得其和。氣因鬱而上蒸。 故但頭汗。 仲景謂之鬱冒。用小柴胡湯解之。盜汗﹝Perspiration_sweating﹞陰虛者。當歸六黃湯治之。此與吐衄家汗出﹝sweating﹞諸證有相通處。宜參觀之。 |
產後發熱﹝fever﹞。因陰血﹝yin-blood﹞暴傷。陽無所附。四物湯加炮薑。從陰引陽。為正治之法。 若頭痛﹝Headache﹞、惡寒﹝aversion_to_cold﹞而發熱者﹝fever﹞。屬外感。不當作尋常傷寒﹝Typhoid﹞治之。惟宜用四物湯,加荊芥、柴胡、蔥白。和血解表而愈。 又有:停食發熱者﹝fever﹞。必見脹悶噯氣﹝eructation﹞嘔噦﹝Dry_Vomiting﹞等證。異功散,加山楂、神曲、麥芽、厚朴、生薑治之。 若因瘀血﹝blood_stasis﹞壅滯而發熱者﹝fever﹞。必見身腹等處刺痛﹝stabbing_pain﹞之證。生化湯治之。 若去血過多。煩躁﹝dysphoria﹞、口渴﹝Thirst﹞。面赤﹝red_face﹞身熱者。當歸補血湯治之。若陰虛陽無所附。孤陽外越。而發熱者﹝fever﹞。急進參附湯救之。 《金鑒》此條。 於產後發熱﹝fever﹞虛實之證略備。與男子亡血﹝blood_collapse﹞、發熱者﹝fever﹞。 治法相同。但亡血﹝blood_collapse﹞是血上行。產後是血下行。一逆一順。其間略有不同耳。 |
產後雜證猶多。所舉數條。 皆與吐血﹝haematemesis﹞之證有互相發明者。其餘不及備載。另有產科諸書可查。 |
又補論曰:產後氣下泄。 故多脫證﹝collapse_syndrome﹞。吐血﹝haematemesis﹞氣上逆。 故少脫證﹝collapse_syndrome﹞。吐血﹝haematemesis﹞之脫證﹝collapse_syndrome﹞皆宜降。 產後之脫證﹝collapse_syndrome﹞則宜升。此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