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
卷四: |
經血﹝menstrual_blood﹞: |
婦科已有專書。然男女血本同原。 故並論之。 《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 故能有子。天癸者。謂先天腎中之動氣。化生癸水。至者。謂至於胞中﹝uterine﹞也。水為陽氣所化。陽倡而陰必隨之。血者陰也。衝任主之。 故應癸水。而即輸血於胞中﹝uterine﹞。血之應水而下。是謂以陰從陽。衝任兩脈。 皆起胞中﹝uterine﹞。上屬陽明。陽明乃後天水穀之海﹝reservoir_of_food_and_drink﹞。居中宮稱戊土。 |
化氣取汁。變赤為血。隨衝任兩脈。以下合癸水。是謂戊與癸合。男女皆然。男子主氣。 故血從水化而為精。女子主血。 故血從水化而為經。血是男子之精。水中有血。女子之經。血中有水。 故行經前後。俱有水漿可驗。 夫此水乃腎中衝陽之氣所生。氣亢則水竭。而血不濡。熱證於是乎生矣。氣寒則水冷。而血不運。寒證於是乎生矣。 故凡調血。先須調水。調水即是調氣。氣生於腎。而主於肺。血生於胃。而藏於肝。以血海為肝之部分。肺金司氣之制節。又為水之上源。調血調水。人當知所從事矣。 故或調氣中之水以滋血。或調血中之氣而利水。是女子調經之法。即凡為血證﹝blood_syndrome﹞之治法。學人宜鑒觀之。 |
血熱者。水之不足也。因見行經趲前。發熱﹝fever﹞、口渴﹝Thirst﹞諸證。四物湯,加天冬、麥冬、黃芩、花粉、柴胡、阿膠、牛膝等藥。以滋水者濡血。或用六味地黃湯。以滋肺腎。亦能啟水之源。此以滋水為養血之法也。 血寒者﹝cold_in_blood﹞。水不溫也。因見經水後期。黯淡清冷之狀。以及凝滯疼痛兼作。四物湯,加茯苓、甘草、桂枝、黑薑、附子等藥。以溫水者行氣。氣行則血行也。 血虛者﹝blood_deficiency﹞。行經太少。以及乾枯淡薄。諸虛證。猶雜出難言。 審系腎中天癸之水不足者。必骨熱氣逆。足痿脈數。子宮乾澀。經血﹝menstrual_blood﹞前後。均無漿水。宜左歸飲。加菟絲、龜板、阿膠、麥冬、五味、蓯蓉。以滋天癸之水。 審系胃虛﹝stomach_vacuity﹞。陽明衝任之血不足者。經水必淡。只有水漿。而少鮮血。宜炙甘草湯。養榮湯。酌而用之。以補生血之源。而血虛﹝blood_deficiency﹞可治矣。 |
血滯者。瘀血﹝blood_stasis﹞阻滯。因見身痛腹脹﹝abdominal_distension﹞。寒熱帶漏。散經閉經﹝Amenorrhea﹞諸證。 總是瘀血﹝blood_stasis﹞阻滯其氣。若無瘀血﹝blood_stasis﹞。則經自流通。安行無恙。何緣而錯雜變亂哉。 凡此之類。 故總以去瘀為要。四物湯,加元胡、桃仁、香附、乳香、沒藥主之。有熱。加黃芩、黃連。有寒。加乾薑附片。王清任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皆宜。 瘀血﹝blood_stasis﹞之甚者。非仲景土瓜根下瘀血﹝blood_stasis﹞等湯不治。另詳瘀血﹝blood_stasis﹞門。 |
總而論之。血氣二者。原不相離。血中有氣。氣即是水。 吾於本條。及水火氣血論。已詳言之。知此。則如 瘀血﹝blood_stasis﹞阻滯者。乃血阻其氣。是血之咎。故破散其血而氣自流通。桃仁、丹皮、五靈脂等。在所必用。 血分有熱者。乃氣分之水不足以濡血。故令血熱。用梔芩等以瀉火。瀉火即是滋水也。 血分有寒者。乃氣分之水。水凝濕滯而不化。故濡滯不流通也。吳茱萸、細辛、桂枝、艾葉。以溫水者溫血。水溫則氣和。氣和則血和。 觀此。可知男子瘀血﹝blood_stasis﹞。熱結寒凝。 治法:與此皆無異矣。觀於生天癸以生血之法。則知男子滋腎養血之法。觀于補陽明以補血之原。則知男子補血之原矣。觀於滋肺以養血之法。則知男子生津以養血之法。以至血熱而水凝為痰。血虛﹝blood_deficiency﹞而水溢為汗。同類異情。無不畢見。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