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掌、拳背、手指或特製的器械叩擊體表的手法為叩擊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拍法、擊法、叩法、彈法等手法。

 

拍法

五指並攏,用虛掌拍擊體表的手法,稱之為拍法。拍法可單手操作,也可雙手同時操作。

 

【操作方法】

五指自然並攏,掌指關節自然微屈,使掌心空虛,沉肩,垂肘,腕關節放鬆,肘關節主動屈伸運動,帶動虛掌有彈性、有節奏平穩地拍擊施術部位。用雙掌操作時,以雙掌一起一落交替拍擊施術部位。

 

【操作要領】

操作時虛掌蓄氣拍擊治療部位,使振動感滲透到組織深層。

拍擊動作要平穩,使掌周、指周邊同時接觸體表,從而擊打聲清脆,拍擊部位無痛感。

拍擊時腕關節要充分放鬆,力量從前臂通過腕關節傳到掌部,使擊打的力量剛柔相濟,拍擊的動作靈活自如。

拍擊時要有彈性、有節奏感,不可拍實治療部位。

直接接觸皮膚拍擊時,以皮膚輕度潮紅為度。

 

【功效】

活血化瘀、解痙止痛、益氣升陽。

 

【適應症】

常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後側,用於治療各種痛症、肢體麻木、感覺減退等症,如:

腰背肌膜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可用拍法拍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後側,常反復操作,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也常配合背部、腰骶部及臀腿部擊法應用。

風濕痹痛、局部感覺遲鈍及肌肉痙攣等症,常配合患部的揉法、擊法、彈撥法使用。

常作為推拿結束手法和保健手法使用。

 

【注意事項】

拍擊時應用虛掌,忌平掌拍擊。

拍擊時用力應與體表垂直,不可偏移,一拍即起,不可拍實,否則易抽擊皮膚而疼痛。

拍擊的動作乾脆俐落,不可在體表產生拖、拉等動作。

要掌握好適應症,對有結核、冠心病、腫瘤等症者禁用拍法。

 


 

擊法

擊法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桑枝棒擊打體表一定部位,稱為擊法。

 

【分類及使用部位】

根據接觸體表的部位或使用器械可分為:拳擊法、掌擊法、側擊法、指尖擊法、桑枝棒擊法。

拳擊法——多用於頸背部,

掌擊法——適用於脊柱及臀部、下肢後側,

側擊法——多用於四肢部、肩頸部,

指尖擊法——適用於頭頂,

桑枝棒擊法——多用於肩胛區、腰臀部及下肢後側。

 

【操作方法】

拳擊法操作方法:握拳,腕關節稍背屈,不可屈伸,前臂外旋,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拳背有節律地平擊在施治部位。

 

掌擊法操作方法:五指微屈,手指自然分開,背伸腕關節,以掌根著力,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掌根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側擊法操作方法:五指自然並攏,掌指部伸直,腕關節伸直稍橈偏,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單手或雙手小魚際部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指尖擊法操作方法:拇指伸直,其餘四指自然分開屈曲,腕關節放鬆,通過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的屈伸,以使四指尖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桑枝棒擊法操作方法:手握桑枝棒一端,通過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的反復屈伸,使棒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操作要領】

擊打時用力要穩,含力蓄勁,收發靈活。

擊打時著力短暫而迅速,要有反彈感,即一擊到體表就迅速收回,不可有停頓和拖拉。

擊打的方向要與體表垂直。

操作時肩、肘、腕放鬆,用力均勻,動作連續而有結奏感,擊打的部位有一定的順序。

擊打的速度快慢適中,擊打的力量應因人、因病、因部位而異。

 

【功效】

舒筋通絡、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適應症】

常用於頸椎病、四肢痹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偏癱、截癱等疾病的治療,如: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可拳擊大椎,操作時患者宜取坐位,頸腰伸直,切不可於頸前屈位時擊打,可配合頸項部拿法、撥法、按揉法使用;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下肢疼痛者,用掌根擊法重擊環跳穴,常配合腰臀部、下肢後側拍法及側擊法治療。

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者,用側擊法或棒擊法擊打患肢的肌肉豐厚處,常配合患處的拿法、拍法使用。

疲勞酸痛、肌肉痿縮、偏癱、截癱等症,可用棒擊法擊打疲勞或痿縮的肢體,常配合患處的拿法、揉法治療。

頭痛、頭暈、失眠等症,多用指尖擊法於頭頂、前額操作。

 

【注意事項】

本手法刺激較強,在頭部、心前區、兩腎區操作時宜輕,避免造成損傷。

擊打要避免使用暴力。

嚴格掌握各種擊法的適應部位和適應症。

有風心病、腦栓塞、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忌用本法。

 


 

叩法

以小指尺側或空拳的尺側緣叩擊體表的手法,稱之為叩法。叩法刺激程度較擊法為輕,有「輕擊為叩」的說法,可類同於擊法範疇。

 

【分類及使用部位】

常可分為:佛手掌叩法、屈拳叩法,兩種叩法沒有嚴格的部位操作差別,屈拳叩法多用於頭頂部,而佛手掌叩法可以全身操作。

 

【操作方法】

佛手掌叩法操作方法:雙手並攏,十指自然分開,兩手手指自然緊貼,掌心空虛,兩腕關節背伸,呈拜佛狀,指、掌、腕關節放鬆,前臂主動旋轉,使小指尺側節律性叩擊體表,若操作正確,常可發出「噠噠」聲響。

 

屈拳叩法操作方法:手握空拳,四指在外包繞在內的拇指,手指及腕關節放鬆,通過肘關節的主動屈伸,使拳的小魚際部和小指部節律性地叩擊施治部位,操作正確,常可發出「嗒嗒」聲響。

 

【操作要領】

叩擊時用力適中,患者感覺有輕微的振動,伴隨清脆的響聲,故覺得輕鬆而舒適。

叩擊時腕關節及手指要放鬆,不可實力擊打施術部位,方可產生空響聲。

叩擊時要有很強的節奏感,屈拳叩亦常兩手同時操作,左右交替,如擊鼓狀。

 

【功效】

行氣活血、舒筋通絡、鎮靜安神、醒腦開竅。

 

【適應症】

常用於治療頭痛、頭暈、四肢肌肉疲勞、肩背疼痛等症,如:

頸椎病、頸椎小關節紊亂等病症,對其所引起的肩背痛,常以佛手掌叩法叩擊肩背部,可配合拿肩井等治療。

四指疲勞酸痛、倦怠疲勞等症,可用佛手掌叩法從四肢近端叩向遠端,反復施為,常配合四肢部拿法、捏法等治療。

頭痛、頭暈、失眠等症,可採用屈拳叩法於頭部百會、四神聰、印堂等部位操作,常與手法結束時應用。

 

【注意事項】

叩擊時不要施以重力,重力叩擊就失去了叩法的作用。

操作時要儘量產生空響聲,使局部產生振動感,受術者感覺輕鬆舒適,而無被實力擊打感。

 


 

彈法

用指端背側著力在施治部位施以彈動的手法,稱之為彈法。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腹抵住中、食指背側相對用力,用指的駁動爆發力駁開中指或食指,使食指或中指指甲突然著力於患者體表,一彈即收,著力平穩。

 

【操作要領】

彈擊時力度由輕漸重,以不引起疼痛為度。

彈動時用力均勻,著力平穩,快而不急,緩而連貫,彈動富有節奏,頻率120~160次/每分鐘。

 

【功效】

舒筋通絡、祛風散寒、調和氣血。

 

【適應症】

本手法可適用於全身各部,尤以頭面、頸項部最為常用,用於治療頭痛、項強、呃逆上氣等症。

 

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