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是通過手部活動而表現其功能的,因此,治療上肢骨折時,要求靈活性高於穩定性,同時必須重視手部的功能訓練。
鎖骨骨折
鎖骨架於胸骨與肩峰之間,是肩胛骨與軀幹間的唯一骨性聯結。鎖骨又稱鎖子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說:「鎖子骨,經名拄骨,橫臥於肩前缺盆之外,其兩端外接肩解。」鎖骨內側段前凸,有胸鎖乳突肌和胸大肌附著,外側段後凸,有三角肌和斜方肌附著。由於其位置表淺,易於受傷,故鎖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6.8%,多發生在中、外1乃交界處,尤以兒童多見。
(一)病因病機:
鎖骨骨折多因間接暴力引起,常由肩部著地跌倒所致,直接暴力所致者較少見。《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曰:「擊打損傷,或騎馬乘車,因取物偏墜於地,斷傷此骨。」鎖骨骨折多因跌倒肩部外側或手掌先著地,外力經肩鎖關節傳至鎖骨而發生,以短斜形骨折為多。
骨折後,內側段因胸鎖乳突肌的牽拉,多向後上方移位,外側段因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牽拉則向前下方移位。幼兒鎖骨骨折多為青枝骨折,骨折往往向上成角。直接暴力多引起橫斷或粉碎骨折。如果骨折嚴重移位,鎖骨後方的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可能合併損傷。
(二)辨證論治:
1、辨證:
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壓痛均較明顯,肩關節活動受限,患側上肢外展、上舉受限,有移位者斷端常有隆起畸形。患者頭多向患側傾斜,下頜偏向健側,使胸鎖乳突肌鬆弛而減少疼痛。幼年患者骨折後不易觸摸到,尤其是青枝骨折,臨床表現不明顯,但在穿衣、上提其手或從腋下托起時,會因疼痛加重而啼哭,X光檢查能顯示骨折類型及移位元程度。
2、論治:
(1)整復方法:
有移位者,臨床常用膝頂牽引法整復。患者坐於凳上,挺胸抬頭,雙手叉腰。術者將膝部頂住患者背部正中,雙手握其兩肩外側向背部徐徐牽引,使患者胸前挺、肩後伸,直至畸形消失。另外有仰臥按壓整復法,患者仰臥,在後背正中墊枕,再按壓患者雙肩。
因此類骨折稍有移位對上肢功能影響不大,整復時不要強求解剖復位,切忌反復使用粗暴手法整復,防止損傷鎖骨下動、靜脈。
(2)固定方法:
幼兒無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懸吊患側上肢,輕度移位者用背側「oo」字繃帶或雙圈固定1-3周。
①背側「oo」字繃帶固定法:在兩腋下各置棉墊,用繃帶從患側肩後經腋下,繞過肩前上方,橫過背部,經對側腋下,再繞對側肩前上方,回到背部至患側腋下,反復包繞8-10層,用三角巾懸吊患肢於胸前。
②雙圈固定法:在兩腋下各置棉墊,選擇大小適合的布圈分別套於雙肩,胸前用布帶綁縛雙圈,然後在背後將雙圈向中拉,使雙肩後伸,再用布帶在雙圈上、下將雙圈綁牢。
(3)活動與運動
初期可做腕、肘關節屈伸活動,中後期逐漸做肩部活動與運動,重點是肩外展和旋轉運動,以防止肩關節粘連而功能受限。
(4)藥物治療
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可內服活血止痛湯,外敷消瘀止痛膏或雙柏散;中期宜接骨續筋,內服新傷續斷湯、續骨活血湯等,外敷接骨續筋藥膏;後期著重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內服六味地黃丸,外貼堅骨壯筋膏。兒童患者骨折癒合迅速,一般不需用藥。
鎖骨骨折經筋思考:
新傷:
1、要考量外因的方向性,先鬆解健側;
2、不可直接從患部處理,可先處理
中程的手三陰、手三陽
遠程的足太陰、足陽明,以減少患部的疼痛感;
舊傷:
1、中醫體系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骨折後的調理;
2、以舊傷來說,鎖骨骨折雖傷在鎖骨,而經筋手療調整思考
2、1 患部不是最主要的處理重點;
2、2 要考量患部對側的腳及向上延伸的問題;
2、3 舊傷必定累及臟腑。(張辰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