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清‧陳歧) |
卷上: |
中寒﹝cold_strike﹞: |
中寒者﹝cold_strike﹞:寒邪不從陽經傳入。直中陰經。故曰中寒﹝cold_strike﹞。 其症有輕有重。重者,脈來沉微。一息三至。腹痛﹝abdominal_pain﹞唇青。四肢厥冷﹝Coldness_of_limbs﹞。 此因先有房事。胃氣﹝stomach_qi﹞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氣。中宮不能擔當。直入少陰腎臟。氣冷而血不流。頃刻死矣。 治是症者,只以回陽為主。雖有他症。不必兼治。 宜用附子理中湯。大劑救之。此症有兼自利。無脈者,生氣已絕。似不可治。然寒極則伏。生機尚存一線。當以前藥浸冷與之。一周時許。自然脈出而解。 蓋厥利無脈。陰盛格陽﹝exuberant_yin_repelling_yang﹞。熱藥入口。格絕而不入。惟以前藥冷服。直達病所。自無格拒之患。 《內經》所謂:寒因寒用者是也。但脈出之時。又要徐徐浮大。 不宜暴出。暴出則氣從外脫。非其所宜。 故仲景云:微續者生。暴出者死。旨哉言乎。 又云:下利清穀﹝clear-food_diarrhea﹞。裏寒外熱。面赤﹝red_face﹞煩躁﹝dysphoria﹞。 其脈即出者愈。似與前說相背。不知前症無熱。故脈不宜暴出。此症熱浮於外。全要脈之速出。陽通于陰。豁然解矣。 陰症如此變幻。奈何不體古訓。執一方以司人命耶。最可笑者,庸工﹝vulgar_healer﹞動用吳萸。以為其性大熱。可以回陽。不知吳萸氣熱而味大辛。辛能散氣。陽未回而氣已脫。較之挺刃殺人。特一間耳。至若舌卷囊縮﹝curled_tongue_and_retracted_testicles﹞。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多出。斷致不起。裏寒陰症。古言之矣。 又有非時暴寒。從口鼻而入。或食生冷涼物。以致嘔吐﹝vomiting﹞痰水。微寒微熱。甚則昏暈不醒。二便皆遺。亦名中寒。諸家未之詳也。 蓋裏寒陰症。先因欲事傷腎。先天命門真火。不可守邪。故令外邪斬關而入。此則胃氣虛衰。不能勝寒。命門全然無恙。故可一溫而愈。脈雖沉細。一息四至。與前之三至者不同。 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少加炮薑為妙。切不可兼用辛散之藥。患是症者,又有輕重。輕者,脈來洪緩。按之無力。寒為標而熱為本。先用香砂六君子湯。止其吐逆。後以杏仁玄明粉。加入柴陳劑中。無不獲痊。重者,脈沉細緩。香砂六君子為丸。久服桂附八味丸。亦不可少也。 (按:辛能散氣,吳萸味辛,故不可妄用,以及寒為標熱為本始用香砂六君子湯以止嘔逆繼用杏仁、明粉加柴陳之治皆歷練見道之言尤宜三復勿失)。 |
附子理中湯: |
人參、白術、炮薑、甘草、肉桂、附子、黃芪。 |
桂附炮薑。俱為熱藥。但炮薑溫肺之功居多。肉桂溫脾之功居多。附子溫腎之功居多。裏寒症重。故三味合用也。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參為妙。以其活血故也。 |
灸法: |
用蔥一大把。以帶輕束。切去兩頭。留白二寸。以一面熨熱置於臍上。用熨斗盛炭火蔥上熨之。取其熱氣從臍入腹。甚者連熨二三餅。 |
香砂六君子湯: |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白術、人參、香附、砂仁、藿香、炮薑。 |
中寒多有胸中不寬。宜加厚朴。 若滯重者,宜去參術。 (按:隨機應變,智者之能事,豈可執一以誤人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