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外傷辨》清暑益氣湯:

 黃芪(汗少者減五分)、蒼術(泔浸去皮,以上,各一錢五分)、升麻(一錢)。人參(去蘆)、白術、橘皮、神曲(炒)、澤瀉(以上,各五分)、甘草(炙)、黃柏(酒浸)、當歸身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葛根(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個)。

《內經》云:「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炅則氣泄。」

 今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

 以黃芪、人參、甘草補中益氣﹝benefiting_qi﹞為君;甘草、橘皮、當歸身甘辛微溫養胃氣﹝stomach_qi﹞,和血脈為臣。

 蒼術、白術、澤瀉滲利除濕。

 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濕也。

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distention_and_fullness﹞,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消食快氣。

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苦辛寒,借甘味瀉熱補水虛者,滋其化源。

 以五味子、麥門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傷庚金為佐也。

 上咀﹝chewing﹞,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

 此病皆因飲食失節﹝dietary_irregularities﹞,勞倦所傷,日漸因循,損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

如汗大泄者,津脫也﹝fluid_collapse﹞,急止之。

 加五味子(十枚),炒黃柏(五分),知母(三分)。

 此按而收之也。

如濕熱乘其腎肝,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腳欹側,已中痿邪,加酒洗黃柏、知母(以上,各五分),令兩足湧出氣力矣。

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乃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

 加當歸身、地黃(以上,各五分),桃仁泥、麻仁泥(以上,各一錢),以潤之。

夫脾胃虛弱﹝stomach_vacuity﹞之人,遇六七月霖雨,諸物皆潤,人汗沾衣,身重﹝heavy_body﹞、短氣﹝brachypnea﹞,更逢濕旺,助熱為邪,西北二方寒清絕矣,人重感之,則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間,朦朦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

 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真元氣﹝primordial_qi﹞,非補熱火也,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參之甘補氣,麥門冬苦寒,瀉熱補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肅燥金,名曰生脈散。

 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亦此意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