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

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是精神失常的病證,是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狂證﹝manic_psychosis﹞的總稱。

 根據臨床表現癲與狂有所區別,

 沉默靜呆,表情淡漠,語無倫次者為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屬陰證;

 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者為狂證﹝manic_psychosis﹞,屬陽證。

 二者在病因和病機方面有相似之處,又可以相互轉化,故臨床上常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並稱,本證多見於青壯年。

 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與先天稟賦和心理素質有密切關係,與家族遺傳亦有一定關係。

西醫學的狂躁型及抑鬱型精神分裂症、反應性精神病均屬本證範疇。

【病因病機】:

本證由七情內傷所致。

 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多由所願不遂,

 思慮太過,脾虛肝鬱,脾虛則痰濁內生,肝鬱則氣機失調,氣滯痰結,蒙蔽心竅,神明失常;

 思慮過度,暗耗心血,心虛神耗,或脾虛而化源不足,心神失養;

 上述因素均可導致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

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氣鬱化火,灼津成痰,痰熱互結,或胃火亢盛,挾痰上擾,均可擾動心神,而發狂證﹝manic_psychosis﹞。

總之,癲狂﹝depressive_and_manic_psychosis﹞的病理因素不離乎痰,癲因痰氣,狂因痰火。

【辨證】:

1、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

【主症】: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dementia﹞,語無倫次,靜而少動,喃喃自語。

兼見

 善怒易哭,時時太息,胸脅脹滿,舌淡,苔薄白,脈弦,為肝鬱氣滯;

 喜怒無常,穢潔不分,不思飲食,舌紅,苔白膩,脈弦滑,為痰氣鬱結;

 神思恍惚,心悸﹝palpitation﹞易驚,善悲欲哭,體倦納差,脈沉細無力,為心脾兩虛。

2、狂證﹝manic_psychosis﹞:

【主症】:喧鬧不寧,躁動妄言,叫駡不避親疏,逾垣上屋,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甚者持物傷人。

兼見

 兩目怒視,面紅目赤﹝red_eye﹞,狂亂無知,氣力逾常,不食不眠,舌紅降,苔黃膩或黃燥,脈弦大滑數,為痰火擾神;

 狂病日久,其勢較戢,呼之能止,時多言善驚,時煩躁不寧,形瘦面紅而穢,舌紅少苔,脈細數,為火盛傷陰;

 燥擾不安,惱怒多言,或妄聞妄見,面色暗滯,頭痛﹝headache﹞心悸﹝palpitation﹞,舌紫黯有瘀斑,脈弦或細澀,為氣血瘀滯。

【治療】:

【基本治療】:

(1)癲證﹝depressive_psychosis﹞:

【治法】:理氣豁痰,醒神開竅。

 以手厥陰經、督脈﹝DU﹞、足厥陰經、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內關﹝PC06﹞、水溝﹝DU26﹞、太衝﹝LR03﹞、豐隆﹝ST40﹞、後谿﹝SI03﹞

【配穴】:

 肝鬱氣滯者,加行間﹝LR02﹞、膻中﹝RN17﹞;

 痰氣鬱結者,加中脘﹝RN12﹞、陰陵泉﹝SP09﹞;

 心脾兩虛者,加心俞﹝BL15﹞、脾俞﹝BL20﹞;

 哭笑無常者,加間使﹝PC05﹞、百會﹝DU20﹞;

 納呆者,加足三裏﹝ST36﹞、三陰交﹝SP06﹞。

【操作】:毫針﹝filiform_needle﹞瀉法。

 水溝穴﹝DU26﹞用雀啄手法以眼球濕潤或流淚為佳。

【方義】:

 心主血脈而藏神,內關﹝PC06﹞為心包經絡穴﹝Luo-Connecting_point﹞,可理氣活血、調理心神。

 腦為元神之府,督脈﹝DU﹞入絡腦,水溝﹝DU26﹞為督脈穴﹝Du_Meridian,DU﹞,可醒腦開竅。

 後谿﹝SI03﹞為八脈交會穴﹝eight_confluent_points﹞之一而通督脈﹝DU﹞,可調神定志。

 太衝﹝LR03﹞疏肝理氣,豐隆﹝ST40﹞除濕化痰。

(2)狂證﹝manic_psychosis﹞:

【治法】:清心瀉火,開竅安神。

 以手厥陰經、督脈﹝DU﹞、手少陰穴經為主。

【主穴】:內關﹝PC06﹞、水溝﹝DU26﹞、大陵﹝PC07﹞、神門﹝HT07﹞、中衝﹝PC09﹞。

【配穴】:

 痰火擾神者,加內庭﹝ST44﹞、曲池﹝LI11﹞、豐隆﹝ST40﹞;

 火盛傷陰者,加行間﹝LR02﹞、太谿﹝KI03﹞、三陰交﹝SP06﹞;

 氣血瘀滯者,加血海﹝SP10﹞、膈俞﹝BL17﹞。

【操作】:主穴用瀉法。水溝﹝DU26﹞操作同上,中衝﹝PC09﹞點刺出血。

【方義】:

 水溝﹝DU26﹞醒腦開竅調神。

 內關﹝PC06﹞、大陵﹝PC07﹞、中衝﹝PC09﹞,清瀉心包經、心經之火。

 神門﹝HT07﹞清心安神。

2、其他治療:

(1)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神門﹝HT07﹞、心、皮質下、肝。毫針﹝filiform_needle﹞刺。

(2)穴位注射法﹝acupoint-injection_therapy﹞:選心俞﹝BL15﹞、間使﹝PC05﹞、足三裏﹝ST36﹞、三陰交﹝SP06﹞。用氯丙嗪注射液25~50毫克,每日注射1次,每次選1~2穴,各穴交替使用。

(3)三棱針法﹝three-edged_needle_therapy﹞:選孫真人十三鬼穴,每次用3~5個穴位,三棱針點刺出血1~3滴,隔日1次。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嚴密監護,防止自殺及傷人毀物。

2、本病易復發,尤其在精神刺激及春季時更易復發,因此,病情緩解後應連續治療,以鞏固療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