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授跌打損傷要訣: |
凡人受打, 左胸名為氣門,右肋名為血海,左肋名為食腑,胸前名為龍潭穴,背脊名為海底穴。 左乳受傷發嗽,右乳受傷發呃。 以上身穴皆要緊之所也。 凡踢打跌撲損傷, 男人傷上部者易治,傷下部者難醫,以其氣上升故也。 女人傷下部者易治,傷上部者難醫,以其血下降故也。 凡傷須驗在何部,按其輕重,明其受傷新久。 男子氣從左轉,左則屬陽;女子血從右轉,右則屬陰;要分氣血之使。 此症既受臟腑脈絡,又驗其生氣遲速,萬投萬應,起死回生,宜珍藏之。 傷全體者死速,傷肩背者死緩,傷左邊者,氣促、面黃浮腫;傷右邊者氣虛,面白血少;傷背者,五臟皆系於背,雖凶死緩,百日後見危,服藥酒為妙;傷胸者,胸血氣極停來往之所,一傷必咳嗽,高起迷悶,面黑髮熱,主三四日死。 服七厘散,次服行氣活血湯可痊。 傷肝者,面生紅紫眼赤發熱,主七日死。先服流氣飲,次服小續命湯,後服和中丸。 傷心口者,面青氣少,吐血,呼吸大痛,身體不動,主七日死。先服流氣飲,次服大續命湯,後服和中丸。 傷食肚者,心下促陣而痛,發熱、高浮如鼓皮,飲食不進,氣促發熱,眼閉口臭,面多黑色,主七日死。先服大續命湯,後服和中丸。 兩耳即龍耳,身角多黑色,面浮光白,常如哭狀,腫如弓形,主半月死。先服通聖飲,次服流氣飲,後服和中丸。 傷小腸者,小便閉塞作痛,發熱口乾,面腫氣急,或時作痛,口有酸水,主三日死。先服流氣飲,次服大續命湯,後服和中丸。 傷大腸者,糞後出紅,急澀面赤,主半月死。先服流氣飲,次服續命湯,後服和中丸。 傷膀胱者,小便痛澀,不時有尿滴出,膨脹發熱,主五日死。先服續命湯,次服行氣活血湯。 傷陰囊、陰戶者,血水小便出,腫脹痛極,心迷放浪,主一日死。先服護心養元湯,後服大續命湯。 胸背俱傷者,面白而瘦,食少發熱咳嗽,主半月死。先服流氣飲,多服和中丸。 傷氣眼者,氣喘大痛,夜多盜汗,身瘦食少,腫痛不寧,主六日死。先服流氣飲,次服和中丸。 傷血海者,血多妄行,口常吐出,胸前板滯作痛,先飲活血湯,次飲流氣飲,再服斟酌末藥。 如血流不住,主一日內死。 傷兩肋者,氣喘大痛,睡如刀刺,面白氣虛,先飲行氣活血湯,次服續命湯,不治,主三日內死。 兩肋痛者,肝火有餘,氣實火盛故也。 或有青痰食積流疰而痛者,或有登高跌損瘀血凝滯而痛者,或有醉飽房勞,脾土虛乏,肝木得乘其土位,而胃脘當心連兩肋痛者。 又有傷寒發熱而兩肋痛者,以足少陽膽經,從足厥陰肝經之病,治以小柴胡湯。 左肋痛者,氣與火也;右肋痛者,痰與火也。 瘀血痛者,傷處有紅腫高起微白,人發寒熱而痛多氣虛。 黑瘦人發寒熱而痛,多怒必有瘀血,如無腰痛日輕夜重,此瘀血滯故也。 凡踢打跌撲損傷兩肋者,另有領經藥醫治。 夫領經藥必宜檢點,若傷上部,次用川芎,在手桂枝,在背白芷,胸腹白芍,臍下黃柏,左肋青皮,右肋柴胡,腰加杜仲,下部牛膝。 傷足木瓜,周身羌活,婦女必加香附。 煎劑之法亦宜隨症加減,修合不可不精也。 凡人受打或踢,傷重者即明醫亦不可就用藥,如患者不肯開口,先將牙皂引吹入鼻,一嚏而開,即用韭菜根打汁燉熱和童便灌之。 如不納,此為難治之症,若納而同瘀血吐出者,辨其輕重,即服奪命丹,隨投疏風理氣湯,外敷吊傷丹,至重者用炭火法,次服接骨紫金丹,如服痛者宜以行之,後當隨症加減,用藥者自宜斟酌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