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遺尿又稱尿床,指3周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反復發作。本病多由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或病後體弱,肺脾氣虛不攝所致。多見於3~12歲的小兒。遺尿症必須及早治療,如病延日久,會妨礙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發育。

 

【病因病機】:

遺尿與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失常有關,其中腎與遺尿關係更為密切。小便正常的排泄,有賴於膀胱與三焦功能的健全。而三焦氣化,上焦以肺為主,中焦以脾為主,下焦以腎為主。若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皆會發生遺尿。

 

(一)、下元虛冷:小兒遺尿,多為先天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所致。《諸病源候論》指出:「遺尿者,此由膀胱虛寒,不能約水故也。」腎主閉藏,開竅於二陰,司職二便,與膀胱相表裏。腎為水關,腎氣充沛,則膀胱氣化正常,關門固而膀胱排尿有序。腎氣虛則膀胱氣化不足,關門不固,水道失去制約而發生遺尿。

 

(二)、脾肺氣虛:由於各種疾病引起的脾肺虛損,氣虛下陷,也可以出現遺尿症。肺主一身之氣,為水之上源,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脾屬中土,喜燥而制水,主運化水穀精微而輸於肺。肺脾功能正常,方能維持機體水液的正常輸布和排泄。若肺脾氣虛,則±虛不能制下,下虛不能上承,運化無力,節制無權,則水液趨下,以致膀胱失約,關門不固而遺尿。

 

(三)、肝經鬱熱:肝主疏泄,腎主閉藏。由於肝經鬱熱所致的疏泄作用過於腎的閉藏作用,使腎關開合約制失力,膀胱不藏而發生遺尿。

 

【臨床表現】:

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如白天疲勞,天氣陰雨時更易發生,輕則數夜遺尿1次,重則每夜遺尿l~2次,甚或更多。遺尿病久可見患兒面色萎黃,智力減退,精神不振,頭暈腰酸,四肢不溫等症。年齡較大兒童有怕羞或精神緊張感。

 

(一)、腎氣不足:睡中遺尿,醒後方覺,一夜1~2次或更多,面色晄白,智力遲鈍,較大兒童能主訴神疲乏力,肢冷形寒,腰腿酸軟,小便清長而頻,或伴有頭暈,甚者見肢冷畏寒,蜷臥而睡,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二)、肺脾氣虛:睡中遺尿,尿頻量少,面色無華,氣短自汗,形瘦乏力,食欲不振,或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緩無力。

 

(三)、肝經鬱熱:遺尿,溲黃短赤,頻數不能自忍,性情急躁,手足心熱,夜間齒,面赤唇紅,口渴喜飲,甚或目睛紅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療】:

(一)、下元虛冷

1、治則:溫腎固澀。

2、處方:補腎經300次,推三關300次,揉外勞宮300次,按揉百會100次,揉丹田100次,按揉腎俞100次,擦腰骶部50次,按揉三陰交50次。

3、方義:補腎經、按揉腎俞、揉丹田、擦腰骶部以溫補腎氣,壯命門之火,固澀下元,按揉百會、推三關、揉外勞宮溫陽升提;按揉三陰交以通調水道。

 

(二)、肺脾氣虛

1、治則:益氣固澀。

2、處方:補脾經300次,補肺經300次,揉外勞宮300次,按揉百會100次,揉中極100次,按揉膀胱俞100次,按揉足三裏50次。

3、方義:補脾經、補肺經、按揉足三裏以補脾肺而益氣;按揉百會、揉外勞宮溫陽升提;揉中極、按揉膀胱俞以調膀胱氣化,固澀水道。

 

(三)、肝經鬱熱

1、治則:清肝瀉熱。

2、處方:瀉肝經300次,瀉心經300次,補脾經300次,揉上馬300次,揉三陰交50次,揉湧泉50次。

3、方義:瀉肝經、瀉心經以清熱除煩,揉上馬、揉三陰交、揉湧泉以壯水制火,引熱下行;補脾經以健脾扶正。

大便溏者加補大腸、揉脾俞;食欲不振者加運內八卦;自汗出者加揉腎俞。

 

【按語】

本病的診斷需排除器質性疾病,如隱性脊柱裂、尿道畸形等。男孩要檢查有無包皮過長、尿道口炎,女孩外陰有無分泌物。注意有無蟯蟲感染等。對遺尿患兒,除給予積極的治療外,要適當增加營養,並注意休息。臨睡前二小時最好不要飲水,少吃或不吃流質一類食品。夜間入睡後,家長應定時叫其起床排尿,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家長和稍長患兒的思想工作,消除緊張情緒,家長更不能打駡和歧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