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咬傷 第九十三: |
人咬為患,良肉受傷,但齒乃陽明胃經有餘臟腑,多火多熱,生穴於此,凡食經此,無不燖爛下嚥;又飲食炙煿之毒,無不侵襲。 故人發腫,其痛異常,臭膿腐爛,痛徹連心,是感牙之毒也。 初咬時一日內,眾撒熱小便浸傷處,洗淨牙黃瘀血,咬孔上蟾酥餅貼之膏蓋,後出微膿漸愈。 如咬時未經此法,致腫痛發胖疼甚者,亦與童便浸洗,挹乾用粗紙撚蘸麻油點火,用煙焰熏腫痛上,良久方住,以解牙毒,仍以蟾酥條插入孔內膏蓋,候腫消時換玉紅膏搽之,長肉完口。 如有雜症相兼者,亦隨症而治。 →【燖﹝衤軍﹞:音,ㄒㄩㄣˊ。意:用火燒熟。】 |
蟾酥餅條﹝見疔瘡門﹞;玉紅膏﹝見腫瘍門﹞。 |
蔥白甘草湯: |
蔥白甘草湯容易,咬傷疼痛兼臭穢;每日常將頻洗之,消瘀散腫功全備。 |
治咬傷焮腫疼痛,膿血淋漓,臭穢腐爛者。 |
用蔥白二兩,粉草﹝五錢﹞,水三碗,煎至二碗,每日洗淨傷處瘀腐膿血,方用玉紅膏搽之,黑膏蓋漸愈。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