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也稱驚厥、抽風、驚癇、天吊。以肢體抽搐、兩目上視和意識不清為其特徵。多見5歲以下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病情變化越迅速,是小兒常見的病症之一。臨床上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二種,急驚風來勢凶急,處理不當可使腦組織和局部機體缺氧,遺留後遺症,嚴重的可引起窒息,發生呼吸和循環衰竭,危及小兒生命。因此治療要及時、果斷,必要時要積極搶救。

 

【病因病機】:

《厘正按摩要術》指出:「驚風者,驚生於心,風生於肝。小兒熱盛生風,風盛生痰,痰盛生驚。」風、熱、痰、火之邪或突受驚嚇及食滯等,是驚風最常見的原因。小兒由於體屬純陽,感受六淫外邪,化熱極速,熱盛生風,風熱相煽,煎熬津液,凝結為痰,痰熱壅閉生驚;或因乳食不節,積滯痰熱內壅,氣機逆亂,清竅蔽塞,發為驚風;津液虧損,陰血不足,筋脈失其濡養,也可致肢體拘急、抽搐,角弓反張而發作。

 

(一)、急驚風:急驚風的發生主要是外感風溫時邪,暴受驚恐或乳食積滯。《小兒推拿廣意》指出:「急驚屬陽,皆由心經受熱受驚,肝經生風發搐,風火交爭,血亂氣並,痰涎壅盛,百脈凝滯,關竅不通,內則不能升降,外則無所發泄,以致嚙齒咬乳,頰赤唇紅,鼻額有汗,氣促痰喘,忽而悶絕,目直上視,牙關緊急,口噤分開,手足搐掣,此熱而然。」

 

(二)、慢驚風:慢驚風多因急驚失治或突受驚嚇,或久痢久瀉、大病後正氣虧損,津血耗傷,筋脈失於滋養而致。《小兒推拿廣意》指出:「慢驚屬陰,皆由大病之餘,吐瀉之後,目慢神昏,手足偏動,口角流涎,身體微溫,眼目上視,兩手握緊而搐。如口鼻氣冷,囟門下陷,此虛極也。脈沉無力,睡則露睛,此真陽衰耗而陰邪獨盛,此虛寒之極也。」

 

【臨床表現】:

(一)、急驚風:

1、高熱驚風:急性熱病,如流感、扁桃體炎等發熱高,或不明原因的高熱均可引起驚風,患兒體溫往往在39℃以上。初起患兒神情緊張,煩躁不安,項背不適,繼則壯熱無汗,口渴欲飲,眼紅頰赤,神昏譫語,頸項強直,四肢抽搐,牙關緊閉,兩目上視,舌質紅絳、苔黃糙,脈數,指紋青紫。此乃高熱內閉,擾亂神明,引動肝風。

 

2、突受驚恐:神情緊張,驚慌恐懼不安,頻作驚惕或驚叫,面色乍青乍赤,睡眠不寧,或迷睡不醒,醒時啼哭,手足抽搐,輕微發熱或不發熱,大便色青,舌苔正常,脈較細數,指紋青滯。

 

3、乳食積滯:發於飽食過食之後,脘腹脹滿,嘔吐納呆,腹痛,便秘,發熱,目瞪視呆,昏厥不省,呼吸短促,氣息窒塞,舌苔黃膩,脈滑數。兼有痰濕者可見喉中痰聲漉漉,咳吐不利,呼吸急促,苔白膩等症。

 

(二)、慢驚風:

面色蒼白,形瘦,納呆,便溏,嗜睡無神,兩手握拳,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有的在沉睡之中突發痙攣,肢冷畏寒,舌淡苔薄,脈沉無力。


 

【治療】:

(一)、急驚風

1、治療原則:急則治其標,先以開竅鎮驚,然後分別予以清熱,或導痰,或消食以治其本。

2、基本治法:

(1)、開竅:掐人中、拿合谷、掐端正、掐老龍,掐十宣、掐威靈、拿肩井、拿僕參等各3~5次。

(2)、止抽搐:拿合穀10次,揉曲池50次,拿肩井10次,拿百蟲、拿承山、拿委中等各3~5次。

3、加減:

(1)、肝風內動,角弓反張:拿風池、肩井,推天柱骨、推脊,按陽陵,拿承山。

(2)、痰濕內阻:清肺經、推揉膻中、揉天突、揉中脘、搓摩脅肋、揉肺俞、揉豐隆。

(3)乳食積滯: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揉中脘、揉天樞、摩腹、按揉足三裏、推下七節骨。

(4)邪熱熾盛:清肝經、清心經、清肺經、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

 

(二)、慢驚風:

1、治則:培補元氣、熄風止搐。急性發作時可按急驚風處理。

2、處方:補脾經300次,清肝經300次,補腎經300次,按揉百會100次,推三關200次,揉曲池50次,揉中脘300次,按揉足三裏50次,拿委中5次,摩腹5分鐘,捏脊9遍。

3、方義: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裏、捏脊健脾和胃,培補元氣;清肝經、按揉百會、拿曲池、拿委中平肝熄風、止抽搐。

 

【注意事項】:

驚風是小兒急症之一,除抓住危及生命的主要矛盾外,應及時解痙,防止窒息及呼吸、循環衰竭,在推拿解痙的同時,還應積極查找病因,對症治療。

 

 

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