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腰骶臀部肌肉豐厚,面積較大,耐受力強,故臨床上常選用衝擊力較大,能產生較強刺激和滲透力較強的手法,如擊法、推法、拿法、按法、點法等。

 

拿夾脊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單手或雙手拇指指腹及掌根部與其他四指指腹對擠之力,將夾脊拿起,提拿放下的同時逐漸向下移動,自上而下,從頸椎到腰骶椎,反復操作4~6分鐘。本法操作時,禁止指端或指甲抓擰,避免損傷皮膚。

 

【適應症】

腰背酸痛,各臟腑所屬諸証。

 

拿側腰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術者立於其後,以兩手拇指指腹分置於兩腰部京門穴處,餘四指指腹置於季肋下章門穴處,手指對稱性用力,反復提拿兩側腰部肌肉2~4分鐘。

 

【適應症】

脅肋脹痛,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腹脹痛,腹瀉等。

 

拿揉腰肌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單手或雙手拇指腹部著力於腰部竪脊肌一側,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掌側著力於另一側,諸指的指腹對稱性用力提拿腰肌,提拿的同時使用指揉法,持續操作4~6分鐘。

 

【適應症】

腰背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扭傷等。

 

肩背部側掌擊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以雙手掌尺側部著力於肩背部,使用側擊法同時交替擊打兩肩背部,反復操作2~4分鐘。該手法常常作為肩背部治療的結束手法。

 

【適應症】

頸椎病,背肌勞損等。

 

佛手掌叩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雙手並攏,十指自然分開,兩手手指自然緊貼,掌心空虛,指、掌、腕關節放鬆,使小指尺側節律性叩擊肩背部2~4分鐘。本法作用力小但滲透力強,可間接作用於心、肺等內臟器官。

 

【適應症】

頸椎病,背肌勞損,慢性支氣管炎等。

 

屈拳叩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雙手手握空拳,四指在外包繞在內的拇指,手指及腕關節放鬆,以小魚際部和小指尺側部節律性地叩擊兩肩部、背部2~4分鐘。手法操作時動作熟練正確,常可聞及「叭……」清脆的響聲。

 

【適應症】

頸椎病,背肌勞損等。

 

掌根擊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以單手掌根反復有節律性地擊打其肩部、背部2~4分鐘。本法擊打力量較大,一般多用於肩胛內緣處酸痛不適者。

 

【適應症】

背肌勞損,頸椎病等。

 

空拳擊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兩手握空拳,腕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兩手,兩手手指的中節、末節及掌根部著力於肩背部,反復擊打3~5分鐘。本法作用力主要作用於肌表,放鬆較淺層的肌肉。

 

【適應症】

頸椎病,背肌勞損等。

 


 

拳背擊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兩手握實拳,腕關節挺直,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掌背部有節律的擊打肩背部,擊打時一打即起,不可打實,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背肌勞損,頸椎病等

 

掌背擊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雙手指放鬆自然屈曲,掌心如握鶏蛋狀,腕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腕關節的一屈一伸自然擺動,使掌背部或小指、無名指背及第五掌指關節背側處擊打肩背部,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背肌勞損,頸椎病等。

 

掌揉肩背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側後方,用一手托扶住患者一側上肢,另一手掌根部由一側肩峰端經肩井穴揉至頸根部,然後向下順揉脊柱側的膀胱經脈第一側線和第二側線,至肩胛下角平齊處,再經天宗穴揉至肩井穴返回肩峰端,反復操作4-6分鐘。

 

【適應症】

頸椎病,頸肩綜合症,背肌勞損,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骨蒸潮熱,咳嗽吐血,食少納呆,脘腹疼痛等。

 

拇指揉膀胱經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以雙手拇指端或羅紋面,並列分置於背部兩側膀胱經脈大杼穴處,其餘手指自然分放兩側,由上而下,經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揉至隔俞穴,再從附分穴起,由上而下,經魄戶、膏肓、神堂揉至隔關穴處止,反復操作4~6分鐘。

 

【適應症】

頸椎病,背肌勞損,心悸氣短,咳嗽氣喘,潮熱盜汗,咳嗽吐血,飲食不下,嘔吐,曖氣,脘腹疼痛等。

 

點揉天宗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俯臥位。術者以單手拇指羅紋面或食指、中指羅紋面等著力於一側背部天宗穴處,先行持續按揉1~2分鐘,隨即逐漸用力持續垂直向下點壓1~2分鐘。亦可使用跪指點法。

 

【適應症】

肩周炎,肩胛痛,頸背肌勞損,頸椎病,慢性疲勞綜合症等。

 

雙點天宗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後,雙手分放於患者肩上,雙拇指指端或螺紋面置於兩側天宗穴處,先使用指揉法,隨即使用點按法,點揉結合,點按時其餘手指向後拉動患者雙肩,使患者做擴胸動作。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慢性疲勞綜合症,頸背肌勞損,頸椎病,胸悶不舒等。

 

拳揉背部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一側,用一手扶持住患者一側肩部,另一手握實拳,用拳面四指的第一指節背著力於大椎穴,沿脊柱正中從上向下揉至脊中,再從一側的大杼穴起,沿膀胱經向下揉至胃俞穴止,兩側交替反復操作5~8分鐘。

 

【適應症】

頸椎病,頸背肌勞損,各臟腑諸症等

 

點揉命門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雙手握拳,用拇指指端或食指第一指間關節背側面分別著力於脊柱兩側命門穴,先持續揉1~2分鐘,再逐漸向斜上方用力點壓,持續操作1~2分鐘。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骶部酸痛,腹脹腹痛,臍周痛,陽痿,早瀉等。

 

揉腰眼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雙手握拳,用拳面關節突起部著力於脊柱兩側腰眼穴,持續用力揉動2~4分鐘。亦可採用坐位雙側交替操作。

 

【適應症】

腰肌勞損,腰脊冷痛,腹痛腹瀉,陽痿,遺精,早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盆腔炎,水腫,遺尿等。

 

背部直推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立於其頭端,用單手或雙手掌根部著力於大椎穴,從上向下直推至脊中,然後兩手掌分置於兩側大杼穴處,向下直推至胃俞,再從兩側附分穴向下直推至胃倉穴處止。反復操作5~8遍。

 

【適應症】

頸項強痛,項背拘急,胸脅脹悶,腰背酸痛,尿黃及臟腑所屬諸症。

 


 

背部分推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立於其一側,用雙拇指螺紋面並列分置於兩側大杼穴,其餘手指分置於背部兩側助力,拇指沿背部肋間隙從中向兩側分推至腋中線,並沿諸肋間隙逐漸下移,分推至胃俞穴平高處止,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肋間神經痛,胸脅屏傷,頸椎病,頸背肌勞損等。

 

推肩胛內緣法

【操作】

患者坐位。術者用一手按住患側肩部固定,並使患者稍向對側側前屈,另一手掌根部著力於患側肩中俞,沿肩胛骨內緣向下外方推動,推至腋中線止,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肩胛背痛,肩周炎,頸椎病,胸脅屏傷,胃下垂,慢性疲勞綜合症等。

 

腰部雙掌按揉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先用一手掌根著力於一側腰眼穴處,另一手著力於骶髂關節處,兩手同時做有節律的按揉法,隨即雙掌迭掌,並置於腰骶部,以四、五腰椎為中心做節律性的按揉法,反復操作5~8分鐘。操作時部位可以根據病情靈活變化,同時常配合滾法操作。

 

【適應症】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腎虛腰痛,腰扭傷,退行性脊柱炎,腰椎後小關節紊亂,慢性盆腔炎等。

 

背部擠推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用兩拇指螺紋面分置於兩側大杼穴,指尖相對,其餘手指放於背部兩側助力,或十指屈曲,腕關節及掌指關節背伸,用掌根分置於大杼穴,兩拇指或掌根相對用力向脊柱擠推竪脊肌,並逐漸向下移動,推至膈俞穴平高處至,反復操作4~6分鐘。

 

【適應症】

腰背肌勞損,胸脅屏傷,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等。

 

腰部分推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立於其頭端,用兩手掌根分別置於腰部脊柱兩側腎俞穴下緣處,兩手呈外八字形附於腰際,指尖朝向下外,然後兩手掌根自內向外下方分推至帶脈穴處,反復操作3~5分鐘。

 

【適應症】

腰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食少納呆,倦怠乏力,腹痛腹脹等。

 

推臀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掌根著力於患側臀部上方的小腸俞穴處,另一手掌按壓於對側肩胛骨上固定不動,兩手同時下壓,著力於臀部的一手向下經胞盲斜推至環跳穴處,並按壓停留於該穴,兩側交替操作,反復操作3~5分鐘。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損傷綜合症,骶髂關節炎等。

 

梳肩胛內緣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患側肩關節極度旋內。術者單手手握空拳,以拳背骨突部著力於患側肩胛內緣上角始,沿肩胛內緣到脊柱正中之間至肩胛下角作來回梳理,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肩胛痛,心悸氣短,胸悶胸痛,胃下垂等。

 

掌按胸椎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雙掌相疊,手指屈曲相扣,掌根置於第一胸椎處,自上而下,有節律地進行按壓,始於第一胸椎,經2、3、4、5、6胸推至第7胸椎處止,反復按壓1~3分鐘。臨床操作中,常配合患者呼吸,吸氣時抬手,呼氣時下壓,呼氣末沉肩頓挫下壓,常可聞及「嚓、嚓」彈響聲。

 

【適應症】

背部軟組織勞損,粘連,頸項肩背痛,胸悶氣短等。

 

橋按肩胛法

【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掌根部置於一側肩胛骨內緣上角處,另一手掌置於對側臀部,兩手同時有節律地進行分別斜向上、下的分壓,按肩胛骨的一手逐漸自上而下移動,至肩胛下角處止,兩側交替操作,反復操作2~4分鐘。本法操作時,要將身體上半部的重量傾注到手臂上,不可單以手臂之力按壓。

 

【適應症】

肩胛背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疊掌按腰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兩掌相疊,手指屈曲相扣,掌根置於腰部脊柱正中的腰陽關穴處,肘關節伸直,利用上半身的前屈後仰有節律地垂直向下按壓2~4分鐘。按壓時手掌不可離開患者皮膚。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盆腔炎,附件炎等。

 


 

點拿環跳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立於其患側,以兩手拇指端迭指並置於患側環跳穴處,其餘手指伸直放於臀上,相對拇指用力提拿臀肌,同時拇指有節律地進行點壓,反復操作2~4分鐘。本法操作時用力由輕到重,逐漸深入。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損傷綜合症,腦血栓後遺症等。

 

掐點脊中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拇指端或指甲著力於大椎穴處進行掐點,自上而下,每一棘突間隙均掐點2~4次,至腰陽關穴處止,反復操作3~5遍。

 

【適應症】

頭痛頭暈,心悸失眠,頸項痛,背腰痛等。

 

點揉夾脊法

【操作】

患者坐位或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扶住其一側肩部,另一手屈曲食指、中指,用第一指間關節背面分別置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沿脊椎各棘突旁開05寸處下行,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05寸處止,有節律地自上而下進行邊點邊揉,反復操作5~8遍。

 

【適應症】

腰背疼痛,脊柱屈伸不利,各臟腑所屬諸症等。

 

雙點腎俞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雙手拇指端分置於腰部脊柱兩側的腎俞穴處,同時用力向內上方點壓腎俞穴,由輕漸重持續點壓1~2分鐘,使產生明顯的酸、脹感,臨床操作可配合指揉法同時應用,以加強療效。

 

【適應症】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腎虛腰痛等。

 

肘點腰眼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肘尖部置於一側腰部京門穴下方的腰眼處,另一手扶住操作一手的腕部穩定手臂,將身體上半部的重量集中於肘尖部逐漸加壓持續點壓l~2分鐘。用力穩定著實,由輕到重,嚴禁突發暴力。

 

【適應症】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肘點環跳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肘尖部置於一側環跳穴處,另一手扶住操作一手的腕部穩定手臂,肘尖部逐漸加壓持續點壓l~2分鐘。操作中可配合揉法,點壓力度以產生強烈的酸、脹、麻感而患者能耐受為度。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損傷綜合症,偏癱等。

 

背部橫擦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暴露背部皮膚。術者用一手的全掌或掌根、大魚際、小魚際部著力於大椎穴處,以脊柱正中為中心橫向擦動,透熱後逐步下移,至筋縮穴平高處止。擦後除拍法外禁用其他手法。

 

【適應症】

風寒感冒,項背強痛,胸悶不舒,咳嗽氣喘等。

 

擦腎俞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雙掌相合搓熱,用雙手掌面分置於腰部兩側的腎俞穴處,以腎俞穴為中心,平行於脊柱的方向縱向擦腰,透熱為度。

 

【適應症】

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痛引腹,腹冷痛,泄瀉,陽痿,遺精,早洩,月經不調等。

 

橫擦腰骶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扶按住腰部,另一手小魚際或掌面著力於其腰骶部,進行橫向快速擦動,以透熱為度。

 

【適應症】

腰痛,腰骶部酸痛,陽痿,遺精,早洩,盆腔炎,附件炎等。

 

一指禪推背法

【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拇指端著力於脊柱左或右側膀胱經大杼穴處,用一指禪推法自上而下,循膀胱經推至膀胱俞穴處止,或兩手拇指同時分兩側操作,反復操作5~8遍。

【適應症】冠心病及各臟腑所屬諸証。

 

背部團摩法

【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立於患者左側,以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掌側並置於右側背部肩外俞處,向下沿脊柱右側經附分、神堂等穴,至膈關穴處,橫摩至左側膈關穴處,再自下而上沿脊柱左側直摩至左側背部肩外俞處,仍橫摩回右側,反復摩動5~8分鐘。或起於左側,依上次序團摩。

 

【適應症】

心悸氣短,咳嗽氣喘,潮熱盜汗,骨蒸勞熱,腰背酸痛,肩胛痛等。

 


 

推摩背肋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兩手相疊置於前額下。術者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伸直,指腹部分別置於脊柱兩側肋間隙處,指尖朝外,自風門穴平高處沿背部肋間隙自內向外下方推摩至腋後線止,由上而下,依肋間隙順序推摩,至膈俞穴平高處止,反復操作2~4分鐘。

 

【適應症】

胸悶胸痛,心悸氣短,胸脅脹痛,肋間神經痛等。

 

腰部橫摩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用一手扶持住患者背部,另一手掌置於患者腰部一側的腎俞、氣海俞及大腸俞穴處,先橫摩至同側帶脈穴處,然後再反向橫摩至對側的帶脈穴處,往返反復操作4~6分鐘。操作時摩動手掌放鬆,使全手掌貼附於患者腰部。

 

【適應症】

腰腿酸痛,腰背部疼痛,腰扭傷,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腹脹,泄瀉,造精,陽痿,早洩,盆腔炎,附件炎等。

 

腰部團摩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或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掌側並置於背部的右側胃俞穴處,由上而下直摩,經腎俞、大腸俞等至小腸俞穴處,然後橫向摩動至左側小腸俞穴處,再由下而上直摩,經大腸俞、腎俞等至左側胃俞穴處,仍橫向摩動至右側胃俞穴處,反復摩動5~8分鐘。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等。

 

橫摩八髎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用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及掌部著力於右側胞盲穴處,經八髎穴摩至左側胞肓穴處,然後順原路摩回至右側胞盲穴處,反復摩動5~8分鐘。

 

【適應症】

腰背部酸痛,骶髂關節炎,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陽痿,早洩,遺精等症。

 

臀部直摩法

【操作】

患者側臥位,患側居上。術者用一手扶持住患者肩部,另一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並置於臀部上方關元俞穴平高處,向下直摩,經胞肓穴處轉向外下方,至環跳穴止,反復摩動3~5分鐘。

 

【適應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梨狀肌損傷綜合症等。

 

拍背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虛掌拍擊背部脊柱正中,由大椎至胃俞穴,自上而下反復拍打1~3分鐘,臨床操作可單手操作或以雙掌分置脊柱兩側,兩手交替拍打。以患者感覺全身震動,微熱而舒適為度。

 

【適應症】

胸悶喘急,胸脅脹滿,腰背酸痛,腰背肌筋膜炎,頭脹痛,慢性疲勞綜合症等。

 

拍腰骶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虛掌拍打患者腰骶部,可單掌或雙掌交替操作,反復拍打l~2分鐘,以患者感覺腰骶部振動、鬆弛,舒適而有輕微的熱感為度。

 

【適應症】

腰骶部疼痛,腰腿痛等。

 

推搓夾脊法

【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以單掌或雙掌重疊,用掌根部著力於脊柱一側夾脊穴,做平行於脊柱縱軸方向的推搓,至施術部位紅軟微汗為止,推搓完一側,再推搓另一側。

 

【適應症】

風寒感冒,腰背酸痛,慢性腰背軟組織疾病,偏癱,中風後遺症,胸脅脹悶,煩躁不安等。

 

推搓八髎法

【操作】

患者俯臥位。術者以一手掌面或掌根著力於患者八髎穴,作平行於脊柱縱軸方向的持續推搓2一4分鐘,以患者感局部發熱發燙為度。

 

【適應症】

腸風下血,痔瘡,睾丸炎,前列腺炎,帶下黃稠等下焦濕熱症及腰骶部酸痛,腎陽虛虧等。

 

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