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學傳燈》(清‧陳歧)

 卷上:

 脾胃:

人之有脾胃。猶地之有土也。萬物生化於土。而人之五臟六腑。大經小絡。以及皮肉筋骨。無不資生於脾胃。

 一身之要物也。

 蓋命門真火。乃父之精氣﹝essential_qi﹞。附於兩腎之間。未有此身。先有此氣。出於天成。不假人為。所以謂之先天。

 若夫脾胃之氣。飲食、五味。變生五氣。以奉生身。全藉人為。後天之氣也。飲食雖能養人。亦能害人。欲求長生者,全要飲食節制。為卻病之良方。

 飲食之所以養人者,原取其氣。不取其味。因穀味甘淡。故假五味以引之。然亦不可偏嗜。

 辛味歸肺。肺盛則金來克木。肝血不生。

 甘味歸脾。脾盛則土來克水。腎精消散。

 苦味歸心。心盛則火來克金。肺氣虛耗。

 酸味歸肝。肝盛則木來克土。脾氣虧損。

 鹹味歸腎。腎盛則水來克火。心血不足。

今人烹炮一物。必備、五味。全是不欲偏勝之意。惟腎水﹝kidney_edema﹞多有不足。故鹹物獨多。然亦不可偏勝也。

 (云來按:

  若味過於辛且能傷肺耗氣損陰;

  味過於甘且能壅氣生痰滿中;

  味過於苦且能傷脾胃而動燥火;

  味過於酸且能攣筋槁骨枯肌傷肺;

  味過於鹹且能傷血損肺;

 再評此按發原本所未發)。

 每日飯食。只宜八分。不可儘量。

 凡遇外有茶水。家食即當減去一次。每見恣意飲食之人。非不節制。一至食當其前。不覺食指之欲動。此嗜欲之性。人所不自禁者也。吾輩終歲用藥。補益者少。消導者不計其數。寧非嗜欲之自戕乎。日進飲食。必須碎咬細齧。徐徐咽下。方不傷脾。食後慢行百步。用手搓磨其腹。庶幾飲食可消。最忌食後就寢。耳無所聞。脾即不磨。肺氣又不為之四布。惟有鬱結成病而已。至於夜食尤當屏絕。

 自平旦以至日中。胃氣﹝stomach_qi﹞行陽。二十五度。飲食易消。

 日中以至合夜。胃氣﹝stomach_qi﹞行陰。二十五度。飲食難消。

釋教過午不食。其亦衛生之大則歟。更有病後虛人。元氣﹝primordial_qi﹞未復。脾氣不能勝穀氣。只須白粥調理。扶助元氣﹝primordial_qi﹞。肥甘硬物。不但不能消化。且增其病。不可不察也。平日調理丸藥。

 宜用滋陰健脾丸。

 蓋腎主藏精。其所以生精生血者,全賴飲食生化。而輸歸於腎。脾胃一強。精血自足。

張潔古云:補腎不如補脾。旨哉言乎。六味地黃丸一方。其性孤陰。但可降火。不能生精。苟非陰虛有火者,必以健脾為主治也。

脾胃雖能化物。而其所以化物者,實是下焦水火二氣。命門火衰﹝decline_of_vital_gate_fire﹞。釜底無薪。其何能熟?

 古方理中湯:八味地黃丸。皆知補火以生土也。至若水虧不能化物者,諸書毫未之及。

腎司五液。入脾為涎。腎家陰虛有火。津液不足。脾土乾燥。健運何施?予用歸芍門冬。加入楂曲等藥。無不應也。然脾胃雖為要物。而先天命門。又為一身之至寶。節房慾。慎勞苦。戒遠行。其亦保養先天之一法歟。

滋陰健脾丸:

 人參(二兩)、麥冬(三兩)、五味(一兩)、白術(三兩)、白茯(二兩)、甘草(一兩)、山藥(三兩)、石斛(一兩)、陳皮(一兩)、山楂(三兩)、

古方健脾丸。乃純陽之品。脾虛有寒者宜之。

 若中宮有火。不能化物者,此方,極妙。

益氣健脾湯:

 人參、白術、白茯、甘草、陳皮、半夏、山楂、神曲、苡仁、澤瀉。

正氣虛。飲食少。當以補藥為君。消食為佐。

 若飲食多者,又以消食為君。補藥為佐也。

 症非泄瀉﹝diarrhea﹞下痢。宜加當歸。

 氣虛甚者,加黃芪炮薑。滯重者,加厚朴。

養血健脾湯:

 當歸、白芍、麥冬、山楂、神曲、陳皮、澤瀉、白茯、苡仁、桔梗。

 滯重加厚朴。(添加)。

戊癸湯:

 破故紙、人參、茯苓、雞內金﹝Chicken’s_Gizzard-Skin﹞、生薑、菟絲子、白術、甘草、沙苑子、大棗(添加)。

消食健脾丸:

 枳實、白術、山楂、人參、神曲、雞內金﹝Chicken’s_Gizzard-Skin﹞、麥芽、連翹。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