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卷六:

 飲食:

水穀入胃。其濁者為渣滓。下出幽門﹝janitor﹞。達大小腸。而為糞。以出於穀道。

 其清者:倏然而化。

 根據脾氣而上升於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體。為汗液津唾。助血脈。益氣力。為生生不息之運用也。

 其清中之濁者:下入膀胱而為溺。此虞天民《醫學正傳》所論。其言水穀消化之道甚明。

 故全錄之。

 食不化者:責之於脾。六君子湯主之。

 水不化者:責之於肺。二陳湯,加防己、桑皮、桔梗、木通治之。

 消渴者﹝diabets﹞肺火也。甘露飲加花粉治之。

 消穀者胃火也。白虎湯,加黃連、人參、枳殼、厚朴、生地黃治之。

 飲一溲二。為下消﹝kidney_dispersion-thirst﹞。腎虛也。腎氣丸主之。

 食入即吐。為火逆。瀉心湯加生薑、竹瀝治之。

但用水漱口。而不欲飲者:多是經脈中有瘀血﹝blood_stasis﹞。

 宜四物湯,加紅花、血通、乾漆、冰片、蔥白、桃仁治之。

食入良久。翻胃﹝stomach_reflux﹞吐出。或不化而飧泄者﹝swill_diarrhea﹞。為脾不磨食。六君子湯,加肉豆蔻、破故紙、吳茱萸、五味子治之。

夫人之所以能化食思食者:全賴胃中之津液。

 吾於總論已詳言之。有津液則能化食。能納食。無津液則食停不化。觀停食病。食入反吐。糞如羊屎。可知無津液則食不能化之故矣。觀噤口痢﹝anorectic_dysentery﹞。咽乾﹝dry_pharynx﹞津竭。

 食不得下。可知無津液則食不能納之故矣。

 痢證噤口者:另詳便血門。

膈食不化。以及血虛﹝blood_deficiency﹞津枯。不思飲食者:宜用左歸飲。加天花粉、人參、玉竹、黨參、蓮米、白芍、芝麻治之。

一凡平人內傷飲食。多是中寒洞泄﹝through-flux_diarrhea﹞。

 治宜理中湯。平胃散。以溫燥之。

若失血之人。內傷飲食。則反多壅實生熱之證。往往手足潮熱﹝hot_flush﹞。口乾﹝xwrostomia﹞氣逆。衝脈作咳。

 若用溫燥之藥。不惟飲食不化。且更加壅熱矣。用小柴胡湯,加枳殼、厚朴、大黃。

 輕則加萊菔子麥芽。越鞠丸加減亦治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