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血證論》(清•唐容川撰)

 卷二:

 吐膿:

膿者血之變也。血不阻氣。氣不戰血。則血氣調和。瘡癤不生。血滯氣則凝結為痛。氣蒸血則腐化成膿。軀殼外者易治。

 至於吐膿。則出於臟腑﹝zang-fu_viscera﹞之內。

 其證:最危。在中焦以下。則便膿﹝stool_containing_pus_and_blood﹞。在中焦以上。則吐膿。

 夫人身之氣。乃水所化。氣即水也。

 故血得氣之變蒸。亦化而為水。不名曰水。而名曰膿者。以其本系血質。雖化為水。而較水更濃也。當其未化。則仍是血。消瘀則膿自不生。及其既化。則同于水。逐水則膿自排去。

一肺癰﹝abscess_of_lung﹞。乳上第三根肋骨間。名肺募穴。隱隱疼痛。食豆而香。是癰將成。

 仲景云: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xwrostomia﹞喘滿。咽燥不渴。時時吐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

 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謂重者肺壞而死。若肺不壞。亦有可救。

 故仲景又曰: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作痛。脈數而實。喘不得臥﹝Insomnia﹞。鼻塞不聞香臭者。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吐膿如米粥者。甘桔湯主之。

 仲景此論。

 非謂除此二方。別無治法。不過分別未成膿者。當瀉實。已成膿者。當開結。指示兩條門徑。使人知所從事。

 且曰:以此湯主之。明明有加減之法。見於言外。餘因即瀉實開結二義。推而廣之。

 其成膿者,用通竅活血湯,加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從表以瀉之。

 無表證者,用人參瀉肺湯,加葶藶大棗。從裏以瀉之。

 如病勢猛勇。急須外攘內除。則用防風通聖散。三方力量。雄濃于仲景瀉實之法。庶盡其量。

 如識力不及。只用甘桔湯,加荊芥薄荷杏仁黃芩。亦許免瘲。然而無功。其已成膿者。急須將膿除去。高者越之。使從口出。用千金韋莖湯。或用瓜蒂散,加冬瓜仁桃仁苡仁梔子。或用瀉白散,加黃連栝蔞。

 皆取在膈上則吐。使膿遠去。以免久延為患。白散尤能吐能下。加升麻鬱金。以助其吐下之機。再加黃芩栝蔞。以解其火更善。

 如只須下瀉。不宜湧吐。則合甘桔瀉肺二湯。再加赤豆芽苡仁防己栝蔞杏仁知母枳殼。使從下降。或用桔梗甯肺湯。補瀉﹝Supplementation_and_draining﹞兼行。

 如此則于仲景開結之法。庶盡其妙。惟收口之法。

 仲景未言。然亦可以義例求也。諸瘡生肌。

 皆用溫補。肺是金臟。溫則助火刑金。只宜清斂以助金令。使金氣足。而肺自生。人參清肺湯治之。後服清燥救肺湯以收功。

一脾胃癰。與肺癰﹝abscess_of_lung﹞治法略同。但肺癰﹝abscess_of_lung﹞多由外感風邪而成。

 故有發表之法。脾胃癰。則由濕熱﹝dampness-heat﹞酒毒。七情之火內蘊而成。

 故無發表之法。胃癰初起。中脘穴﹝RN12﹞在臍上四寸。必隱隱作痛。脾癰初起。章門穴﹝LR13﹞在臍上二寸。旁開六寸。必隱隱作痛。二病皆食豆而香。

 其證:寒熱如瘧。皮膚甲錯﹝squamous_and_dry_skin﹞。腹滿咽乾﹝dry_pharynx﹞。治宜攻熱下血﹝hematochezia﹞。熱去而血不停。更自何地釀為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哉。

 故凡

 內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未成者。以奪去瘀熱為主。丹皮湯治之。

 膿已成者。以排為主。膿即水也。逐水即是排膿。赤豆苡仁湯治之。

 膿血既去之後。則臟腑﹝zang-fu_viscera﹞空虛。見火象者。人參固本湯,加黃芪茯苓。以清補之。

 若現虛寒之象。則用六君子湯,加黃芪、當歸煨薑。以溫補之。

 方外有方。視其所兼之證。隨宜用之。筆楮難盡。

 此外。

 如胸背腰脇肝膈。大小腸。

 凡有瘀熱壅血。均能成癰。

 總以丹皮湯主之。

 近上焦者。去芒硝。加葶藶黃桔梗荊芥甘草。

 中下焦者:加薑黃。餘詳便膿門。

 此書原專論血證﹝blood_syndrome﹞。

 所以兼及內癰者。以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之病。

 皆由血積而成。知血之變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即可知血之能為乾血。能變癆蟲。知內癰之生寒熱。即可知血證﹝blood_syndrome﹞之鬱熱矣。但癰膿﹝welling-abscess_with_pus﹞之證。系血家實積。與失血虛證﹝blood_deficiency﹞有異。然不以此反觀合勘。亦無以盡血證﹝blood_syndrome﹞之情偽。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