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諸痛:

論曰:諸心腹痛者﹝abdominal_pain﹞,或外邪來客,或氣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氣客於脈外,得寒則縮蜷絀急,外引小絡,得熱即止,宜先用熨法,後以良薑散主之。

熨法《指南方》云:

 治心腹痛﹝abdominal_pain﹞,卒然而止,遇寒再發。

 鹽(半斤,炒極熱)。

 上以舊帛包,熨痛處。

 《指南方》云:漸去至一重。

良薑散:

 高良薑(五兩)、厚朴(去皮)、薑汁(塗,炙,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

 上為散。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腰者腎之外候,足太陽經之流注。

 如痛連小腹,不得仰俯,惙惙短氣﹝brachypnea﹞,由腎氣虛弱﹝deficiency_of_kidney_qi﹞,有所不榮,補腎散主之。

補腎散: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兩)、桂(去皮)、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末。

 每服(三錢),用豬腎一個,批開,糝藥在內,入鹽少許,以線紮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若隱隱腰痛﹝Lumbar_Pain﹞,以熱物熨痛處即少緩,由處卑濕,復為風邪傷足太陽之經,其脈緩澀,白術散主之。

白術散:

 白術(二兩)、芍藥(三兩)、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銼)。

 上為細末。

 溫酒調二錢匕,食前服。

若腰痛﹝Lumbar_Pain﹞不能轉側,由勞役動傷經絡﹝meridian﹞,或從高墮下,氣滯﹝qi_stagnation﹞于腰,正氣流行,相搏則痛,其脈沉,大小不常,謂之腰,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諸氣門見趁痛散)。

若腰如錐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滯於腰間,謂之血瀝腰痛﹝Lumbar_Pain﹞,其脈澀,當歸丸主之。

當歸丸:

 當歸(三兩,銼碎)、水蛭(好者,炒,三十個)、桃仁(去皮尖,三十個,炒,研)。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若腰冷,腹重如帶五千錢,如坐于水,由腎經為陰濕所逼,復受風冷,久不治,變成水病,腎著湯主之。

腎著湯:

 甘草(炙)、乾薑(各二兩)、白茯苓、白術(各四兩)。

 上為散。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若腰脊不舉,由遠行勞倦﹝overstrain﹞,逢大熱而渴,陽氣內伐,熱舍于腎,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減,蓋陽明並腎,則腎脂枯。

 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是謂骨痿﹝bone_flaccidity﹞,菟絲子丸、補腎散主之

菟絲子丸:

 菟絲子(揀淨,酒浸透,搗爛,焙乾,二兩)、牛膝(酒浸,一兩)、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一宿,炒焦,三兩)、乾地黃(焙,二兩)、萆薢(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三十粒,食後服。

補腎散:(見前)。

若脇痛﹝Hypochondriac_Pain﹞不得息,痛則咳而汗出﹝sweating﹞,由邪客于足少陽之絡,屬膽。

 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處七壯,竅陰二穴也。

若臂外痛,手不及頭,心煩﹝vexation﹞、喉痹者﹝pharyngitis﹞,以邪客于手少陽之絡,以針刺手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令血出而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於臂掌之間,取腕踝骨後,以指按之極痛,刺之留二呼,急出針,或灸。

若筋拘攣,背急痛,引脇下,從項推下夾脊,按之應手痛者,於其上灸七壯,未定,加至十四壯。

若痛引小腹,由寒氣客于厥陰之脈,或脇肋﹝rib-side﹞相引,腎肝脈弦大,久成寒疝﹝Acute_abdominal_pain﹞,桂枝烏頭湯主之。

桂枝烏頭湯:

 桂心(三兩)、芍藥(三兩)、烏頭(炮,去皮臍,二兩半)、甘草(炙,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同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半匙許,再煎一二沸,稍熱服。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