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channel_point﹞與臟腑相關及腧穴﹝acupoint﹞在臨床診斷上的研究:

由於經穴﹝channel_point﹞與臟腑間的有機聯繫,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往往在體表相應的腧穴﹝acupoint﹞上有所反應。

 早在《靈樞•九針十二原》就曾記載:「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

 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

 故人們在研究經穴﹝channel_point﹞與臟腑相關的同時,往往對腧穴﹝acupoint﹞的臨床診斷也進行了研究。

 膽囊穴常在膽囊疾病時出現壓痛過敏現象;

 闌尾穴﹝EX-LE7﹞在闌尾炎﹝appendicitis﹞時出現壓痛過敏現象;

 中府穴﹝LU01﹞常在肺病時出現壓痛過敏現象等。

反應可分兩類:

  一類是感覺過敏,有壓痛、痠或麻;

  一類是形態改變,有鬆馳、凹陷或出現反應物(結節、條索)。

 如有人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其中脘﹝RN12﹞、右梁門﹝ST21﹞和右胃倉﹝BL50﹞旁開2寸處均有明顯壓痛,觀察109例,有107例與X線診斷相符。

 又如對100名肝炎患者,以壓痛為指標進行觀察,結果肝俞﹝BL18﹞、中都﹝LR06﹞和肝炎穴(足內踝上1.8寸)陽性率最高。

 再如對105例胃病患者(包括潰瘍病、胃下垂、慢性胃炎、胃癌等),觀察了胃俞﹝BL21﹞、中脘﹝RN12﹞、足三裏﹝ST36﹞、陽陵泉﹝GB34﹞、脾俞﹝BL20﹞、上脘﹝RN13﹞、陰陵泉﹝SP09﹞和地機﹝SP08﹞8個穴位,並比較各穴與胃病的關係及其反應的特點。

結果發現:

 足三裏﹝ST36﹞、胃俞﹝BL21﹞的陽性例數最多;陽陵泉﹝GB34﹞,中脘﹝RN12﹞次之;其餘4穴更少(P<0.01=。從反應的情況看,足三裏﹝ST36﹞、陽陵泉﹝GB34﹞以出現條索狀反應物為主;胃俞﹝BL21﹞、脾俞﹝BL20﹞以出現鬆馳、凹陷或酸痛為主。

 但發生胃癌時,胃俞﹝BL21﹞出現結節狀反應物,中脘﹝RN12﹞則出現結節和壓痛。

 還有報導,通過穴溫探測進行了腫瘤病粗選性的普查研究。

 用DTC-1型探溫儀,探測新大郄(承扶﹝BL36﹞和委中﹝BL40﹞連線中點外下方5分處)和新內郄(新大郄的內側1寸處),左右兩側溫差大於0.5℃為陽性,準確率為77.4%。

 還有人報導,對66名受試者觀測結果發現:耳廓、心、小腸和皮質下的溫度值與冠心病﹝CHD﹞疾病相關,其疾病發生、發展和治療效果與內關﹝PC06﹞、外關﹝SJ05﹞、陽池﹝SJ04﹞、神門﹝HT07﹞等體穴的溫度資訊相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參考。

 另動物實驗發現胃與耳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當胃部受刺激或胃有病變時,耳廓上低電阻點增加,研究者認為這一聯繫過程,是有耳廓的交感神經及胃的迷走神經參與。

 有實驗研究發現頭痛﹝headache﹞可影響耳穴導電量,在耳郭的頭區額、枕、或頦穴反映出來。

 針刺這些部位可使導電量降低。

 導電量的數值不僅可反映頭痛﹝headache﹞,並可作為預測及判斷耳針﹝auricular_acupuncture﹞:治療頭痛﹝headache﹞的客觀指標,有利於療效的提高。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