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太陽小腸經﹝SI﹞穴歌:

 手太陽穴一十九。

 少澤﹝SI01﹞,前谷﹝SI02﹞,後谿﹝SI03﹞遇。

 腕骨﹝SI04﹞,陽谷﹝SI05﹞,可養老﹝SI06﹞。

 支正﹝SI07﹞,小海﹝SI08﹞,肩貞﹝SI09﹞走。

 俞﹝SI10﹞,天宗﹝SI11﹞,及秉風﹝SI12﹞。

 曲垣﹝SI13﹞,肩外﹝SI14﹞,復肩中﹝SI15﹞。

 天窗﹝SI16﹞,天容﹝SI17﹞,上顴﹝SI18﹞。

 卻入耳中循聽宮﹝SI19﹞。

 手太陽,小腸之經。

 凡十九穴,左右共三十八穴。

發揮-A06-手太陽小腸經﹝SI﹞之圖  

手太陽小腸經﹝SI﹞之圖:

 是經多氣少血。

 小腸長三丈二尺,左回疊積十六曲。胃之下口,小腸上口也,在臍上二寸,水穀於是入焉。

 臍上一寸,為水分穴﹝RN09﹞,則小腸下口也。

 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滓穢入大腸。

 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

 臂骨盡處為腕。腕下兌骨為踝。

 本經起小指端少澤穴﹝SI01﹞,由是循手外側之前谷﹝SI02﹞,後谿﹝SI03﹞上腕,出踝中,歷腕骨﹝SI04﹞,陽谷﹝SI05﹞,養老穴﹝SI06﹞也。

 少澤﹝SI01﹞:在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前谷﹝SI02﹞: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SI03﹞: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腕骨﹝SI04﹞: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陽谷﹝SI05﹞: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

 養老﹝SI06﹞: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

 脊兩旁為膂。

 膂上兩骨為肩解。

 肩解下成片骨為肩胛。

 一名髆自養老穴﹝SI06﹞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SI07﹞,出肘內側兩骨之間,歷小海穴﹝SI08﹞,上循外後廉,行手陽明、少陽之外上肩,循肩貞﹝SI09﹞,俞﹝SI10﹞,天宗﹝SI11﹞,秉風﹝SI12﹞,曲垣﹝SI13﹞,肩外俞﹝SI14﹞,肩中俞﹝SI15﹞諸穴,乃上會大椎﹝DU14﹞,因左右相交於兩肩之上。

 支正﹝SI07﹞:在腕後五寸。

 小海﹝SI08﹞: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肩貞﹝SI09﹞: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腢後陷中。

 俞﹝SI10﹞:在挾肩﹝SJ14﹞手少陽穴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天宗﹝SI11﹞:在秉風﹝SI12﹞後大骨下陷中。

 秉風﹝SI12﹞:在天﹝SJ15﹞外肩小上腢後,舉臂有空。

 曲垣﹝SI13﹞: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應手痛。

 肩外俞﹝SI14﹞: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

 肩中俞﹝SI15﹞: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中。

 大椎﹝DU14﹞:見督脈﹝Du_Meridian,DU﹞,手足三陽、督脈﹝Du_Meridian,DU﹞之會。

 入缺盆﹝ST12﹞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自交肩上入缺盆﹝ST12﹞,循肩向腋下行,當膻中﹝RN17﹞之分絡心,循胃系下膈,過上脘﹝RN13﹞,中脘﹝RN12﹞,抵胃下,行任脈﹝The_ren_meridian﹞之外,當臍上二寸之分屬小腸。膻中﹝RN17﹞,上脘﹝RN13﹞,中脘﹝RN12﹞,並見任脈﹝The_ren_meridian﹞會穴也。

 其支者:別從缺盆﹝ST12﹞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目外角為銳眥。

 支者:別從缺盆﹝ST12﹞,循頸之天窗﹝SI16﹞,天容﹝SI17﹞上頰,抵顴﹝SI18﹞,上至目銳眥,過瞳子﹝GB01﹞,卻入耳中,循聽宮﹝SI19﹞而終也。

 天窗﹝SI16﹞: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LI18﹞後,動脈應手陷中。

 天容﹝SI17﹞:在耳曲頰後。

 顴﹝SI18﹞:在面頄骨下廉,銳骨端陷中。

 瞳子﹝GB01﹞:足少陽經穴。

 聽宮﹝SI19﹞: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其支者:別挾上,抵鼻,至目內眥。

 →【䪼﹝出頁﹞:音,ㄓㄨㄛˊ。意:目下曰䪼】

 目下為眥。目大角為內眥。其支者:別循挾上,抵鼻至目內眥睛明穴﹝BL01﹞,以交於足太陽也。睛明﹝BL01﹞,足太陽經穴。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deafness﹞,目黃,頰腫,頸頷,肩,肘臂外後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