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deviation﹞的康復治療: |
一、目標及訓練原則: |
01、目標:通過以運動療法為主的結合,達到防治併發症,減少後遺症,調整心理狀態,促進功能恢復,充分發揮殘餘功能以爭取生活自理、回歸社會。 |
02、訓練原則: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動,改善運動模式,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較弱肌肉力量訓練。 |
二、治療的分期: |
﹝一﹞、急性期:發病數日,應以搶救為主,儘早康復治療,主要是預防併發症和繼發性﹝secondary﹞損害。 |
01、預防併發症:預防褥瘡、呼吸道感染、深靜脈血栓等。 |
02、預防關節攣縮、變形。 |
ㄅ、按摩;防止和減輕水腫;感覺刺激,肌張力高者—放鬆手法;肌張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
ㄆ、被動活動:由小關節→大關節 |
ㄇ、體位:臥位時:肢體宜置於抗痙攣體位。 |
﹝二﹞、恢復期的治療﹝1-3周﹞: |
01、軟癱期:利用各種方法恢復和提高肌張力,誘發肢體的主動活動,應鼓勵病人在床上進行主動活動﹝翻身→坐位Ⅰ級平衡﹞。 |
02、痙攣期—控制肌痙攣和異常運動模式,促進分離運動的出現。 |
03、改善期—促進選擇性運動和速度運動更好地恢復,同時繼續抑制肌肉痙攣。 |
運動訓練按照人類運動發育規律,由簡—繁,易—難。 |
翻身→坐→坐位平衡→雙體立位平衡→單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數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階段。 |
三、方法: |
01、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輔助活動: |
兩手十指交叉,患拇位於最上面,稍外展,由於健側手指使患側手指外展,整個上肢的屈肌痙攣可以減輕。 |
優點: |
ㄅ、活動和轉移時,偏癱﹝deviation﹞的肩受保護。 |
ㄆ、兩手交叉在一起位於中線,感覺和知覺得到改善。 |
ㄇ、防止肩胛骨後縮及整個偏癱﹝deviation﹞側後縮。 |
ㄈ、防止了聯合反應。 |
02、翻身:最有意義的活動,它刺激全身的反應和活動。 |
03、抑制下肢伸肌痙攣:減少下肢伸肌痙攣,同時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痙攣。 |
04、下肢全活動範圍控制—學習主動控制下肢。 |
05、伸髖時抑制伸膝。 |
將患肢置於床邊的外側,治療師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鬆于屈曲位→所有運動阻力消失→主動把腳抬到治療床上。 |
在伸髖同時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時擺動期開始的基礎;使從床上坐到床邊前將腿放到床下。 |
06、髖的主動控制:仰臥位,屈膝,足支撐在治療床上,使患膝保持穩定及活動健肢時患肢保持穩定。 |
07、橋式運動﹝選擇性伸髖﹞: |
體位上同→將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準位。 |
治療師一手放在股前邊。下壓膝關節時向足前方拉股骨內外側髁,另一手手指輕拍患者臂部→幫助伸髖﹝雙橋運動﹞,然後讓患者將健足治療床上抬起來→所有重量都在患腿上﹝單橋運動伸膝的分離運動,仰臥位→治療師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長收縮﹝繃緊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療師的身體﹞。開始時→膝可略屈曲。 |
優點:治療時無蹠屈,抑制小腿三頭肌痙攣。 |
08、通過下肢選擇性伸直而負重:雙腳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頭向前超過腳→抬臀→膝向前。 |
09、訓練健肢負重的活動: |
ㄅ、外旋位改善伸髖。 |
ㄆ、用繃帶卷綜打足背屈的站立。 |
平衡功能的訓練: |
10、倒向肘部支撐的一側: |
患者向側方傾過去,直到肘部接觸到治療床→坐起。治療師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進這一活動,另一隻手指導患者的手和上肢。 |
優點:促進頭的直立反應。 |
11、重心向側方輕轉: |
ㄅ、向患側—軀幹應被拉長,治療師手應放在腋下及對側屈肌處。 |
ㄆ、向健側—偏縮短患側軀平肌,一手虎口壓在患側屈肌,另一手放在患背部,重心患側軀幹,健手向外旋起。 |
12、兩腿交叉,重心轉向下面腿一側—在穿鞋襪時平衡。 |
13、雙手向前觸地,及交叉握手前伸推球。 |
14、雙膝屈曲、重心向側方轉移—站立時重心從一側轉移到另一側。 |
15、玩氣球活動。 |
16、患腿負重的站立活動。 |
上肢的訓練: |
18、抑制手臂肌痙攣。 |
臥位:1。抑制軀幹肌肌痙攣→抑制臂的痙攣。 |
坐位:患肢支撐 |
19、抑制肩胛骨後縮和下降。 |
20、抑制前臂旋前。 |
21、肘後旋的選擇性屈曲 |
22、主動活動。 |
23、坐位推球。 |
24、站立活動,拍球。 |
25、站立位,手臂支撐桌面負重抑制痙攣。 |
TEST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地址: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Email: YCT0934020265@gmail.com
Skype: YCT0934020265
- May 31 Fri 2013 14:44
偏癱﹝deviation﹞的康復治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