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瘡腫權變通類法: |
夫瘡疽之病,治療多方。 總而論之,各有所宜。 補瀉淋溻及敷掃貼熁,鍼鐮灸烙,用之。 蓋知其道也,舉治必效;昧於理者,利害不無。 嘗見以寒療熱,以熱療寒,古今之通論也。 又有檢方療病,妄制加減,以意裁之,自以為可。 殊不知病有逆從,治有緩急,法有正權,方有奇偶,用有輕重。 夫醫者意也,得其意,然後能變通也;達其變通者,悟其道而省其理也,則左右逢其源矣。 愚雖不才,略陳萬一。 嘗見治寒以熱而寒彌甚,治熱以寒而熱彌熾者,何也? 蓋不知五臟有陰陽之性,其可因其類而取之也。 假如心實生熱者,當益其腎,腎水得滋,熱將自除;腎水虛生寒,當補心,心火既降,寒將自除。 此所謂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也。 又寒因熱用,熱因寒用,要在通其理類而已。 又聞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何謂也? 蓋治寒以熱,必涼而行之,治熱以寒,必溫而行之,此亦欲其調和也。 其間有正有權者何也? 蓋病有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從治,理之權也。 然為瘡科,於補瀉、汗下、標本、逆從、正權之理,烏可闕而不知也。 大凡治療瘡疽之要法曰:初覺熱毒發熱,鬱結而作瘡疽,一二日宜先服五利湯,蕩滌邪氣,疏通臟腑,令內消也。 古今湯法,謂切銼㕮咀如麻豆大,以猛火急煎,無令過熟,欲其速利也。 次有丸散,宣導血脈,漸次消磨,令緩散也。 助以淋溻,調和榮衛,行經絡也。 更當膏潤溫養,兼磨敷四畔貼熁之藥,順其陰陽也。 追蝕托裏,汗下調,臨時制宜;淺深緩急,自有等差;男女貴賤,亦當別論。 |
晉尚書褚澄曰:寡婦尼僧,異于妻外家,雖無房室之勞,而有憂思之苦。 此深達其情者也。 |
仲景云:物性剛柔,餐居亦異,治亦不同也。 所以黃帝與四方之問,岐伯舉四治之能,況病之新舊,形志樂苦,豈可執方無權,以求其愈疾哉? 亦有瘡疽腫痛,初生一、二日,便覺脈沉細而煩悶,臟腑弱而皮寒,邪毒猛暴,恍惚不寧,外證深沉者,亦宜即當用托裏散或增損茯苓湯,反溫熱之劑以從治之。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