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癰疽總論治法歌

【方歌】:

 癰疽瘡瘍初如粟,麻癢痛即大毒。

 不論陰陽灸最宜,炙後湯洗膏固護,內用疏解與宣通,外宜敷藥四圍束。

 輕證神燈照三枝,平塌須急補不足,高腫不可過於攻,內熱毒盛須消毒。

 

 二便秘結宜通利,臟胕宣通方為福,十日以後瘡尚堅,鈹針點破最宜先,

 半月之後膿若少,藥筒拔提膿要粘。

 

 瘡已潰爛腐不脫,當腐剪破開其竅,能令膿管得通流,自然瘡頭無閉塞。

 頻將湯洗忌風吹,去腐須當上靈藥,生肌散用將斂時,保養須勤毋怠惰。

 

 切忌膿出投寒涼,冬宜溫室夏明窗,肌肉長平將瘡斂,謹慎調理更加詳,

 新肉如珠皮不斂,若失保養命多亡。

 

 


 

【注】:

 癰疽瘡瘍初起如粟,若麻癢痛者,即毒甚也。

 七日以前,形勢未成,不論陰陽,俱先當灸之。輕者使毒氣隨火而散,重者拔引鬱毒,通徹內外,實良法也。

 灸完即用湯洗之法,洗完用太乙膏貼於瘡頂上,預防風襲;

 內服疏解宣通之劑,如神授衛生湯、內疏黃連湯、蟾酥丸之類;

 週邊敷藥,如沖和膏、玉龍膏之類,四圍束之。

 

輕證以神燈照照之,每用三枝。如形勢已成,當因證施治。

 平塌者宜投補劑,以益其不足,使毒外出;

 高腫者不可過於攻伐,以傷元氣,致難潰斂;

 內熱盛者,須佐消毒之劑,以防毒熾;

 二便秘結者,急用通利之方,使臟腑宣通,方為佳兆。

 

如十日之後,瘡尚堅硬,必須用鈹針,當頭點破;

 半月之後,膿尚少者,急用藥筒拔法拔之,

 膿血膠粘者為順,紫血稀水者為逆;過二十一日,縱有稀膿,亦難治矣。

 

若已潰之後,腐仍不脫,堵塞瘡口者,用刀剪當頭剪開寸餘,使膿管通流,自然瘡不閉塞。

 拔膿剪腐已完,用方盤一個,瘡下放定,將豬蹄湯以軟帛淋洗瘡上,併入孔內,輕手擦淨內膿,庶敗腐宿膿,隨湯而出,以淨為度。

 再以軟帛疊成七八重,勿令太乾,帶湯乘熱,覆於瘡上,兩手輕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洗按四五次,血氣疏通,患者自然爽快。

 

 


 

每日如是洗之,謹避風寒。

 腐肉處以黃靈藥摻之,候腐肉脫盡,已見紅肉時,洗後隨用抿腳挑玉紅膏於手心上,捺化搽塗瘡口內,外用太乙膏蓋之。

 不數日新肉頓生,瘡勢將斂,以生肌散或珍珠散撒之,保養謹慎,不可怠緩。

 膿出後切忌投以寒涼之藥,患者冬宜溫室,防其寒也。夏宜明窗,避風暑也。

 肌肉長平,瘡斂時尤加小心,謹慎調理。

 即使新肉如珠,皮口將斂,若調理疏忽,失於保養,恐致虛脫暴變,命必危亡矣。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