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毒瘡瘍:
熱毒者,因膏梁厚味,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宜宣風毒,涼心火,解胃熱,如加味當歸散、牛蒡子湯,塗以四黃散、一抹金,及用四時洗法。
如結腫焮痛,有表症者,解表消毒散,裏症者,攻裏消毒散,邪在經絡者,托裏榮衛湯,欲作膿者,托裏消毒散,膿成不潰者,八珍湯。宜分始末,攻補隨時,藥之對症,不無不癒也。
加味當歸散:
順調氣血,和解表裏,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溫熱停積自利,煩燥不寧等症。
當歸(酒洗)、赤芍(各二兩)、川芎(五錢)、甘草(半生半熟)、大黃(半生半炮各一兩)、麻黃(製五錢)加黃連、升麻、葛根。
丹毒,再加連翹、荊芥;
每服三錢,薑、蔥、燈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蔥)。
牛蒡子湯:
治傷風發熱煩燥,鼻塞氣喘,痰嗽驚啼,及諸瘡紫赤丹毒,咽喉腫痛。
牛蒡子(炒研三兩)、防風(去蘆一兩)、薄荷葉(一兩)、荊芥穗(去梗四兩)、大黃(一兩五錢)、甘草(一兩二錢)、丹毒,加麻仁(炒研);
每服三錢,水煎服。
四黃散:
治小兒一切熱毒瘡疾,燥癢流汁不乾者。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滑石(各一兩)、文蛤(去蟲屑五錢);
右為末,清油調塗。
一抹金:
治小兒遍身生瘡,糜爛燥痛,流水不乾者,多因風化蟲結於皮膚,浸淫不已,治以殺蟲藥,是究其源也。
藜蘆(洗淨焙)、蛇床子(去土)、黃丹(水飛各一兩)、硫黃、赤石脂、白礬(枯)、黃柏、五倍子(去蟲各五錢)、輕粉(五兩五錢);
各為末,研勻,加生猪脂,再杵如膏,塗抹患處,或清油調塗。
解表清毒散:
治小兒瘡毒,腫高焮痛,便利調和,脈浮洪而有表症者。
黃芪(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鹽水拌炒一錢五分)、升麻、葛根、赤芍、玄參、牛蒡子(炒研)、麻黃(去節)、甘草(各五分)、連翹(一錢);
更看分野,加以引經,
手少陰,加細辛三分;
足少陰,加獨活七分;
手太陰,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陰,加蒼朮七分;
手厥陰,加柴胡七分;
足厥陰,加柴胡、青皮各五分;
手太陽,加本五分;
足太陽,加羌活七分;
手陽明,加白芷五分;
足陽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
手、足少陽經,俱加柴胡七分。
用水一鐘,生薑二片,蔥白一根,煎七分服。
攻裏消毒散:
治小兒瘡瘍,腫硬痛深,大便秘結,脈沉實而有裏症者。
牛蒡子(炒研)、連翹、當歸、白芍(各一錢)、大黃(一錢五分)、芒硝(五分)、甘草(七分)、瓜蔞(連皮子鋸切三錢);
用水一鐘,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托裏榮衛湯:
治小兒瘡毒,外無焮腫,內亦便利調和,知邪在經也。
黃芪(炒一錢)、紅花(一錢)、蒼朮(米泔炒)、柴胡、連翹、羌活、防風、歸身、甘草(炙)、黃芩、人參(各一錢)、桂枝(七分);
用水一鐘,酒半鐘,煎八分服。
四時洗惡瘡法:
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用苦參,冬亦苦參,隨兒大小,量用三(二兩),煎湯洗之。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