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瘡瘍:

 《寶鑑》云: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證也,無脈有驚,即係是胎驚,有熱即係是胎熱,蓋嬰兒在腹,與母一體,凡患瘡疾,但審乳母之症為確。

 如,

  乳母肝經有熱,加味小柴胡湯之類;

  肝經虛熱,加味逍遙散之類;

  腎水不能生木者,六味地黃湯;

  心經積熱者,柴胡槴子散;

  心經虛熱者,茯苓補湯;

  膏梁積熱者,東垣清散;

  脾經鬱熱者,錢氏潟黃散;

  脾經虛熱者,錢氏異功散;

  如式治之,自能獲效;

  若用犀角丸、化毒丹,及外敷寒涼等藥,復傷元氣,反促其危也。

 

 


 

柴胡梔子散:

 治三焦膽二經風熱,以致耳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晡熱。

 柴胡、梔子(炒)、丹皮(各一錢)、茯苓、芎藭、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三分);

 水鐘半,煎七分服。

 

茯苓補心湯:

 治心氣不足,氣血不和,虛熱瘡瘍。

 酸棗仁(炒)、茯苓(各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五味子(炒)、當歸(各一錢)、遠志(六分)、石菖蒲、甘草(炙各五分);

 右分二三服,水煎服。

 

東垣清胃散:

 治經有熱,齒牙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連頭面,或重舌馬牙,流涎吐舌等症。

 升麻(五分)、生地(四分)、黃連(三分)、丹皮(三分)、歸尾(四分);

 水煎,母子同服,如加柴胡、梔子,則為加味清散。

 

 


 

錢氏潟黃散:

 治脾經鬱熱,作渴飲冷,臥不露睛,手足熱,遍身黃者。宜之。

 藿香葉(七錢)、梔子仁(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三兩)、防風(四兩);

 右剉,同蜜酒微炒香為末,水一鐘,煎五分,澄去渣服。

 

錢氏異功散:

 治吐潟不思食,溫中和氣。

 人參、茯苓、白朮、陳皮、甘草(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鐘,生薑二片,棗一枚,煎五分服。

 

 加味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見瘰門)、六味地黃丸(見首卷)。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