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各部位的推拿手法組合
一、頭部:
(一)、體位:平臥或坐位。
(二)、手法:
(01)、揉穴位:百會、太陽、風池等順逆方向各60次。
(02)、抹前額:虎口分開拇指置於頭後其他四指在前額向兩側抹動數十次。
(03)、梳頭皮:雙手指微曲,分開。從前額向頸後抓梳數十次。
(04)、叩頭部:手指微曲,手腕放鬆以手腕帶動手指輕輕叩打頭部從前額向後顱移動。
(三)、作用:治頭痛、頭昏。
二、面部:
(一)、體位:平臥或坐位。
(二)、手法:
(01)、揉穴位:太陽、迎香、地倉、夾車。
(02)、抹眼眶:用指腹從內向外抹,
(03)、抹口周:用食指和中指從承漿穴向地倉穴抹,拇指從夾車穴向地倉穴推抹。
(04)、滾面部:用小魚際肌滾雙側面部至微紅。
(05)、拍面部:用雙手四指輕輕拍打面部。
(06)、推面部:用雙掌從耳根輕推至下額。
(07)、揉耳根:用雙手拇指揉捏耳根。
(08)、壓眼球:用雙手食、中指輕輕按壓兩面眼球。
(三)、作用:美容、治療神經裒弱。
三、頸部:
(一)、體位:坐位。
(二)、手法:
(01)、拿來頸後肌群:一手扶患者頭部,一手拿頸後肌群從上至下,
(02)、按、拿穴位:用拇、食指拿兩側風池穴,按大椎、風府穴。
(03)、滾頸肩部:用小魚際肌滾頸肩,從上向下。
(04)、提拿雙肩:用雙手提拿雙肩肌肉。
(05)、捶、砍、拍雙肩:用雙作有節奏地在肩部進行此三種手法。
(06)、推頸肩:一扶患者頭部並稍向一側傾斜,另一手用掌從頸推到肩背部。
(三)、作用:治療頸肩痛
四、胸部:
(一)、體位;仰臥;
(二)、手法:
(01)、四指分推肋:以雙手四指分置肋間隙從胸骨向兩側推抹。
(02)、推胸骨:用四指或掌根從胸骨上端輕推至劍突處。
(03)、按揉穴位:用拇指或劍指按揉膻中穴。
(04)、擴胸:讓患者坐位,雙手叉指抱頭後,術者從後面雙作握住患者上肩並屈膝用膝蓋頂住患者胸椎,讓患者作深吸氣後術者雙手向後扳拉患者的雙臂並同時用膝推頂患者胸椎。
(三)、作用:擴胸順氣,治胸悶、胸痛。
六、腹部:
(一)、體位:仰臥。
(二)、手法:
(01)、揉腹:雙掌重迭順神闕穴順時各反時鐘方向進行推揉並逐漸擴大。
(02)、推腹:用掌根沿兩側腹直肌從上至下推
(03)、分肋理氣:用雙掌沿肋弓向兩側推抹。
(04)、按揉穴位:中脘、關元、中極。
(三)、作用:健脾開胃,強身健體、治療腹瀉、腹痛、腹脹。
七、腰部:
(一)、體位:俯臥位或坐位。
(二)、手法:
(01)、推兩側腰肌:用掌從背部一直推至骶部
(02)、滾兩側腰肌;用小滾或大滾兩側腰肌
(03)、拿兩側腰肌:用雙手拇指和其他四指提拿兩側腰肌。
(04)、揉穴位;用拇指按揉腎俞、命門
(05)、彈拔兩腰肌:雙手重疊四指分開指腹向下與肌纖維方向垂直進行前後拔動。
(06)、腰部拍、砍、捶:分別用掌、側掌、拳拍打
(07)、推臀拔肩:讓患者側臥,術者一手或用前臂用力推臀部向前,另一手把(三)、功效: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治療腰痛。
八、上肢:
(一)、體位:坐位。
(二)、手法:
(01)、提拿上肢: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一手從上向下提拿上肢
(02)、拿穴位:有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用力拿曲池、內關
(03)、搓上肢:用兩手相對用力從上到下搓動、
(04)、運、抖上肢:雙手握患者腕部或用腕搭住患者腕部進行運搖籃、和牽抖。
(三)、功效:放鬆肌肉,活動關節,治療上肢不遂。
九、下肢:
(一)、體位:俯臥和仰位。
(二)、手法:
(01)、推下肢:用掌從臀部推到小腿。
(02)、提拿下肢:從大腿向下提拿肌肉到小腿。
(03)、按穴位:委中、足三裏、三陰交、昆侖。
(04)、拍打開下肢。
(05)、運髖關節:讓患者仰臥用上法按摩下肢肌群後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一手扶住膝蓋進行順、反時鐘方向進行旋轉後讓患者猛蹬下肢。
(三)、功效:放鬆肌肉,活動下肢,治療下肢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