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常用基本手法
一、推法:
01、定義:用指、掌、拳等部位緊貼治療部位,適當用力向下,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的手法稱為推法。
02、手法:
(01)、掌推:又分為
ㄅ、全掌推:即用全掌緊貼治療部位向前推動。
ㄆ、掌根推:即用掌根緊貼治療部位向前推動。
(02)、指推:又分
ㄅ、拇指推即用拇指的指峰及指腹向前推動,拇指的掌指關節要不斷地做輕微屈伸運動,又稱為一指禪。
ㄆ、三指或四指推:即用食、中、無名指或小指進行推動。
(03)、拳推:術者握拳用拳面在治療部位進行推動。
(04)、肘推:術者屈肘用肘尖在治療部位進行推動。
03、動作要領:
(01)、沉肩垂肘,用力向前、向下壓力不可用蠻力,緊推慢移直線運行,不可跳躍或停頓。
(02)、運行的方向為直線,沿著肌纖維或淋巴流動的方向。
04、功效:
增加氣血的運行,疏通經絡,消腫散瘀和提高局部溫度。
二、拿法:
01、定義:拇指與其他四指的羅紋面相對用力內收的手法。
02、手法:
(01)、三指拿;用拇、食指、中指拿起局部的肌肉或皮膚
(02)、五指拿;用拇指與四指分開拿起的手法一般用於肌肉多的部位如大
03、動作要領:
(01)、肩部放鬆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用指腹逐漸用力內收相對用力以有酸脹舒適為度。
(02)、拿時要一緊一鬆,輕重交替而連續。
04、功效:
拿法如用力較大則刺激強有鬆弛緊張的肌肉的作用,有分離粘連緩解痙攣,止痛開竅等作用。
三、按法:
01、定義:用力向下,靜而不動的手法。
02、手法:
(01)、指按:雙分為拇指、食指、劍指、三指。
(02)、跪指:以中指或食指屈曲的第二個指間關節。
(03)、肘按:術者屈肘以肘關節尖部下按。
(04)、掌按:用全掌、掌根或雙掌重疊下按。
(05)、拳按:握拳以第一指節面下按。
03、動作要領:
(01)、用力方向應垂直向下,由輕到重平穩而持續使力透深層、以酸、脹感覺為適。
(02)、老年人、小孩用力要輕,胸肋部用力要輕。
04、功效:
促進血液迴圈,行氣止痛現代醫學認為有抑制神經興奮作用可增強局部組織供血和供氧作用。
四、摩法:
01、定義:用手掌或手指在治療部位作環形的有節律的不帶動皮下組織的運動。
02、手法:
(01)、指摩:分為單指如拇指或食指摩、三指或四指摩。
(02)、掌摩:分為全掌或掌根、側掌摩。
03、動作要領:肩部放鬆,肘關節微屈由肩部發力至肘至手作環形運動,動作要靈活,緩和壓力要輕而均勻。頻率根據病情而定。
04、功效:溫經活絡,調和氣血,消腫散結,鎮靜放鬆功能。
五、揉法:
01、定義:用力下壓並作環形運動的手法,是摩法的派生手法。其特點是要帶動皮下組織。
02、手法:
(01)、指揉:與上同
(02)、掌揉:與上同
(03)、拳揉:與上同
(04)、前臂揉:用前臂緊貼治療部位以肘關節的屈伸帶動前臂進行揉動。
(05)、肘揉:屈肘用肘尖在治療部位進行
03、動作要領:壓力要適當。以前臂作主要的擺動動作要連貫。輕者為摩,重者為壓。
04、功效:輕揉有鎮靜安神,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散瘀,重揉有促進代謝,消腫止痛等作用。
六、捏法:
01、定義:以拇指與四指或食指本節相對用力夾起治療部位並向上提移前進的一種手法。
02、手法:
(01)、抓捏法:用拇指尖與其他四指尖相對用力提起治療部位。
(02)、夾捏法:用拇指與食指本節夾捏治療部位。
(03)、掌捏法:五指分開共同用力抓捏治療部位。
03、動作要領:動作要靈活,均勻而有節律。移動時應順肌肉的外形輪廓循序前進,有的要求「捏三提一」
04、功效:輕捏有肌肉放鬆消除疲勞作用。重捏有加速血液迴圈,解除痙攣,消腫止痛作用。
七、滾法:
01、定義:在治療部位作旋轉運動的手法。
02、手法:
(01)、指滾:拇指張開,其他四指自然放鬆,用拇指橈側、掌側貼於治療部位以腕關節帶動拇指往返滾動。
(02)、拳滾:呈半握拳狀,以拳背貼附於治療部位進行滾動並上下移動
(03)、小滾:用小魚際肌或掌根在治療部位向左右往返滾動。
(04)、大滾:上肢放鬆,肘關節略屈,用前臂在治療部位作滾動。
03、動作要領:動作要協調,不跳動,逐漸向前移動,輕重視病情而定。
04、功效:可促進血液迴圈,消除疲勞行氣活血,緩解肌肉痙攣。
八、抖法:
01、定義:用手握住患者的肢體遠端上下用力並微用力向上送作波浪式顫動的手法。
02、手法:分單手和雙手抖
03、動作要領:要求患者肢體放鬆,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連續使患者肢體呈波浪起伏。
04、功效:鬆解粘連,消除疲勞,滑利關節。
九、點法:
01、定義:在治療部位進行按而去之。
02、手法:
(01)、拇指點: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並緊靠食指中節,用拇指指端垂直向下用力。
(02)、屈食指點:以拇指末節內緣緊壓食指指甲部,用食指第一指間關節突起部按壓治療部位。
(03)、屈肘點:屈肘以肘尖著力向下用力。也可用另一手握住手腕可以增加力量。
03、動作要領:前前臂用力,垂直向下,由輕到重,部位要准,要根據病人的情況和病情決定用力大小。
04、功效:通經活絡,開通疏閉,醒神止痛。
十、搓法:
01、定義:用雙掌著力於治療部位或夾住肢體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來回運動的手法。
02、手法:
(01)、全掌搓:用雙手的全掌在治療部位進行搓動。
(02)、側掌搓:用掌側一般用尺側面進行搓動。
(03)、虎口搓法:用兩手虎口進行搓動。
03、動作要領:用力鬆緊要合適不可太鬆或太緊,頻率快慢根據需要而定,同時可作上下移動。動作要連續。
04、功效:放鬆肌肉,調和氣血,對體育訓練與比賽後的放鬆整理有良好的效果。
十一、刮法:
01、定義:用指端或拳尖或其他器具緊貼皮膚略用力向下進行直線動力的手法。
02、手法:
(01)、指刮法:一般用拇指尖呈握拳狀進行刮動。
(02)、拳刮法:握拳用拳尖進行刮動。
(03)、器具刮:常有勺、梳、硬幣等進行刮動。
03、動作要領:要緊貼皮膚,稍用力向下進行巧力直線運動,直到皮膚出現紫紅色或青紫色為度。
04、功效:發散解表,解痙止痛,鬆筋活血。
十二、掐法:
01、定義:用指端一般用拇指的甲緣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膚的方法。
02、手法:
(01)、單指掐:用單指指甲用力向下。
(02)、雙指掐:用雙指相對用力進行掐拿穴位。
03、動作要領:手力貫於指端,用力要輕柔緩慢,不可用力過猛。以有酸、脹、痛感為宜。
04、功效:有醒腦開竅,行氣止痛、
十三、分筋法:
01、定義:指端向下深按於肌肉或肌腱部而左右撥動。
02、手法:
(01)、拇指:又稱一指禪;用拇指指端按於肌肉深部進行左右撥動。
(02)、三指或四指:即用三指或四指指端並齊同時插入肌筋縫中進行撥動。
03、動作要領:用力向下力度合適以有酸脹為宜。撥動的方向要根據肌筋的走向與其垂直。
04、功效:分解粘連,解痙止痛。
十四、理筋法:
01、定義:使紊亂的肌筋理順的手法。
02、手法:
(01)、拇指理:用拇指指腹按住傷部的上端,另一手的拇指指腹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的走向緩慢移動進行推、擠、按使斷裂紊亂的肌筋理順粘貼一起。
(02)、掌根理:方法同上。適用於大塊的肌肉的理順。
03、動作要領:用力要均勻,柔和,反復自上而下或左右緩慢移動。
04、功效:順筋歸位,調和氣血。
十五、捶法:
01、定義:用拳捶擊機體表面的手法。
02、手法:
(01)、拳眼捶:雙手握空拳,用拳的尺側面交替捶擊被按摩的部位。
(02)、叩捶法:用雙手握空拳,用拳的掌側面交替捶擊被按摩的部位。
03、動作要領:手腕放鬆,用力均勻,以手腕帶動拳連續不斷進行捶擊,要力透深層。
04、功效:消除疲勞、振奮精神、舒筋活血、消腫止痛。
十六、拍法:
01、定義:五指併攏並自然伸直,掌指關節略屈曲以掌面在機體表面作有節奏的拍擊。
02、動作要領:腕關節放鬆以肘帶腕,用力合適,有節奏進行拍擊。
03、功效:放鬆肌肉,流通氣血,振奮精神。
十七、砍法:
01、定義:以小指尺側或小魚際肌砍擊的手法。
02、動作要領:五指略自然張開,其他同上
03、功效:同上。
十八、運拉法:
01、定義:根據關節的活動度作旋轉和牽拉的手法。
02、手法:
(01)、頸部:患者坐位先讓其做主動運動觀察其活動情況,術者一手扶其頭部另一手托其下頜稍用力順勢搖晃並上提逐漸加大幅度。
(02)、肩關節:一手按其肩部,一手握其手指進行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運動。
(03)、肘關節:一手握其前臂的遠端,一手握其肘部先做屈伸再作內旋和外旋。
(04)、腕關節:一手握其腕上部一手握基手指做屈伸外展和旋轉運動。
(05)、髖關節:患者平臥,膝關節屈曲。術者一手按住膝關節,一手握其小腿下部作屈曲伸直和旋轉運動最後喊一、二、三讓其蹬腿並順勢牽拉例下肢伸直。
(06)、踝關節:術者一手托住後跟,一手握住足趾進行旋轉和背伸或屈曲。
(07)、指(趾):術者一手握住指(趾)尖,另一手握住掌部進行旋轉拔伸。
03、動作要領:動作要輕柔,不可硬扳硬拉,
04、功效:放鬆韌帶,活動關節
十九、踩蹺:
01、定義:用足在機體進行踩、揉、點、顫、跳等動作。
02、動作要領:用力適度,踝關節放鬆。
03、功效:鬆弛肌肉,舒筋活血,矯正畸形。
二十、扳法:
01、定義:是使脊柱、關節在功能活動範圍內,使其有最大限度的扭轉和伸展的手法。
02、手法:患者放鬆,術者一手按壓患部,另一手旋轉另一部位,當旋轉到一定程度時術者兩手突然交錯用力扳動患者某個部位,常可原到咯嗒的響聲。根據部位不同可分為頸扳法、腰扳法和關節扳法。
03、動作要領:用力要輕竅,乾脆。不可硬扳硬扭。
04、功效:滑利關節,使錯位的小關節復位,解除交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