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中醫對於骨折的問題,將越來越少,大部分的患者都轉移至西醫,對於手療的同業我們看看就好,日後接觸到的患者必定不多,所以有個概念就好。
較重的骨折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的併發症,有些併發症不僅影響骨折的處理和癒合,甚至對人體的危害超過骨折本身,必須先於骨折處理。
(一)休克:
損傷性休克是骨折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多見於多發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幹骨折或骨折合併內臟損傷(如肝、脾破裂)時休克的臨床表現為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反應遲鈍、血壓下降甚至不能測出,脈細虛數。
(二)感染開放性骨折:
污染嚴重或清創不及時、徹底,均可引起化膿性感染,嚴重者導致骨髓炎、敗血症。
(三)血管損傷:
多見於嚴重的開放性骨折和移位較大的閉合性骨折。
肢體動脈主幹血管損傷的臨床表現是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指或趾端蒼白、麻木、冰冷,主動活動受限,被動活動時疼痛劇烈。
(四)內臟損傷:
肋骨骨折時,常可損傷肺、肝、脾等臟器,骨盆骨折特別是恥骨與坐骨支同時斷裂時,容易刺破膀胱或尿道。
(五)周圍神經損傷:
四肢骨折可引起周圍神經損傷,較血管損傷多見,如肱骨幹骨折可併發橈神經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可併發正中神經損傷,腓骨小頭上端骨折可合併腓總神經損傷。神經損傷後其所支配的肢體可發生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後期出現神經營養障礙。
(六)缺血性肌攣縮肢體肌群因缺血而壞死,逐漸攣縮而形成特有的畸形,可造成嚴重的殘廢,缺血性肌攣縮是筋膜間隔綜合征的嚴重後果。
(七)脊髓損傷:
較嚴重的脊椎骨折脫位,可造成脊髓損傷或斷裂,形成損傷平面以下的截癱。以頸段和胸、腰段為多發。
(八)脂肪栓塞:
極少見,但可危及生命,多發生於骨折後第3天。
(九)墜積性肺炎:
因骨折後須長期臥床所引起,以老年患者多見。
(十)褥瘡:
好發於長期臥床不能轉動或合併截癱的患者,因局部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經久不癒。
(十一)尿路感染:
長期臥床或長期留置導尿管,可引起尿路感染,發生膀胱炎、腎盂腎炎等。
(十二)骨化性肌炎:
關節內或關節附近骨折脫位後,因血腫擴散或出血,滲入被破壞的肌纖維之間,血腫機化後,逐漸變為軟骨。然後再鈣化、骨化,導致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十三)創傷性關節炎:
因關節內骨折整複不良,以致關節軟骨面長期磨損、退變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
(十四)缺血性骨壞死:
因骨折段的血供障礙可引起缺血性骨壞死,以股骨頸骨折併發股骨頭壞死,腕舟骨腰部骨折併發近側段壞死為多見。
(十五)關節僵硬:
關節內骨折,因長期廣泛的外固定,可產生肌腱攣縮,關節囊與周圍軟組織粘連,加之關節內積血機化,可引起關節骨性僵硬。
(十六)遲發性畸形:
少兒骨骺損傷,影響該骨關節的生長發育,數年後可出現肢體畸形。如肱骨外髁骨折可出現肘外翻畸形,肱骨髁上骨折可出現肘內翻畸形,尺神經受牽拉而出現爪形手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