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的基本條件 

按摩手法是按摩治療疾病、保健養生的基本手法,是一項專門的基本技能。因此要研究它的技巧,也就是說,作為手法它不是一般簡單的隨意動作,而是有一定規範和技術要求的技術動作。按摩治療和保健主要靠熟練的手法,而不是粗暴的蠻力。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在談到手法時說:「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得手法也」。嚴格地說,不講究技巧的簡單動作不能稱之為「法」。有些人認為按摩治療保健,只要有力氣就行,甚至認為力氣越大越好,因此,在治療保健時,動作生硬、粗暴,把病人按得痛苦不堪。這種方法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

 

早在明朝時,名醫張介賓對此就曾提出過批評。他曾說:「專門用剛強手法,極力困人,開人關節,走人元氣,莫此為堪;病者亦以謂法所當然,即有不堪,勉強忍受,多見強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怕不能去病,而適以增害,用若此輩者,不可不為知慎」。 

由此可見,古人非常重視手法技術。需要說明的是,運用手法並不是說手法操作時不要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強調力的運用與手法技巧結合起來。

 

臨床實驗證明,突然而猛力的手法常常有危險性,它總是不舒服的,並會增加病人的痛苦。所以僅在有限的範圍內使用,而漸進的穩柔的手法就不致產生危險性,且總是舒服的。即便有酸脹疼癢感覺的病人也樂於接受。

 

「工欲淨其事,必先利其器」。 

 

按摩在臨床治療和保健過程中,必須要有熟練的手法,並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靈活地配合和運用這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法熟練與否,可直接影響療效。因此,作為一個按摩師,在具有一定的中醫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經過長期刻苦的手法鍛煉,以達到熟練。手法應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才能在臨床和保健應用上得心應手,使它成為有效的治療保健工具。

 

 

所謂

「有力」,足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體質、病症、部位等不同情况增減。

「持久」是指手法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

「均勻」是指手的活動要有節奏性,速度不要時快時慢,壓力不要時輕時重。

「柔和」是說手法應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變換動作要自然。

以上四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只有這樣才能剛柔相濟,從而達到深透治療保健的目的。

也就是說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在臨床和保健運用上,力量是基礎,手法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之,缺一不可。

 

二、手法的補瀉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中醫基本治療原則之一。在施術時,應根據受術人的身體強弱、虛實采用不同的手法,以達到補瀉之目的。

 

機體因組織器官衰老痿弱,或因過度疲乏而使機能減退,發生麻痹不仁、虛損無力的虛症病,按摩保健治療時要用補法,以達到補其不足,扶助正氣的目的。機體因過度緊張,機能亢進,或遇有內外因素的傷害,而使組織遭到破壞、發生障礙和腫聚瘀結的實症病,按摩保健治療時主要用瀉法,以達到瀉其有餘,被動祛除邪氣的目的。

 

按摩保健治療過程中通常把順時針操作手法認為「補」,逆時針操作手法認為「瀉」。操作手法輕者為補,重者為瀉;緩者為補,快者為瀉;順經施術為補,逆經施術為瀉。在保健按摩的過程中,一般用平補平瀉的方法,即手法強度、頻率與操作的時間適中。在經絡走行線上往復施術,有調和人體陰陽,改善內臟生理功能的作用,也稱和法。

 

 

 

 

 A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