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彙編》(明‧翟良撰) |
原始: |
萬物生於造化之中,必賴元氣累積,漸次而成形。 兒在母腹之中,亦賴氣血滋長,漸次而成體。 人物之生,皆有所本雲,何也? 太極乃一氣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備而萬物生矣。 當兩儀未判之先,總一太極也。 太極如卵然,內則陰陽混沌也,至開闢而分天地,輕清為天,重濁為地。 天垂象而有日月星辰,地奠形而有山川土石,此兩儀生四象也。 四象具而五行彰, 一生水,水全清,未有渣滓; 二生火,火則熏灼溷濁而將凝也; 三生木,木則半剛半柔,而體質成矣, 四生金,全至剛而體質堅矣; 五生土,土則重大,質濃而成形,是五行備矣。 五行既備,則陰陽交合,而化生萬物也。 人得天地之正氣而生,既有陰陽,即分男女,故稟乾道之粹者為男,稟坤道之粹者為女,乃鐘五行之秀,得氣化之全者也。 故 頭圓象天, 足方象地, 兩目以象日月, 四肢以象四時, 五臟以象五行,六腑以象六氣, 呼吸以象氣機, 寤寐以象晝夜, 血脈以象江河, 毛髮以象草木, 骨節以象周天之度。 一身之中,無不肖乎天地,天地間最靈於物者也。 上以治歷明時,下以分州畫野,中以立綱陳紀。 輔相天地之不及,裁成天地之太過,所以參天地而為三才也。 其物之動而為獸者,稟陰陽之偏,頭體橫,四肢皆足而走。 其物之動而為禽者,稟陰陽之盛,頭向上,而有翼能飛。 其物之動而為水族者,稟陰陽之至,無翼足而沉水。 植物本乎地,故根入於地,枝葉向乎天,此皆造化自然之妙也。 今以人之形化言之。 《易》曰:男女媾精﹝copulation﹞,萬物化生,蓋精血會聚,胎孕乃成。 其胎 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 七月遊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而生也。 又曰: 一月為胞,精血凝也。 二月為胎,形兆胚也。 三月陽神為主魂,動生靈也(三魂,一曰爽靈,二月胎胱,三曰幽精)。 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七魄,一名屍狗,二名伏矢,三名雀陰,四名吞賊,五名非毒,六名除穢,七名臭肺)。 五月五行分臟,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 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 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 十月氣足,萬象成也。 又有云:其臟腑生成之次第,若陰包陽者為男,先生左腎;陽包陰者為女,先生右腎。 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 腎屬水,故五贓由是為陰。 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 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已勝者。 小腸屬火,故六腑由是為陽。 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 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二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二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eye﹞、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 且婦人懷孕,其各經逐月滋養胎元,皆有次第。 一月足厥陰肝脈養,二月足少陽膽脈養,三月手厥陰心包絡脈養, 四月手少陽三焦脈養,五月足太陰脾脈養,六月足陽明胃脈養, 七月手太陰肺脈養,八月手陽明大腸脈養,九月足少陰腎脈養, 十月足太陽膀胱脈養,諸陰陽各養兒三十日,惟手太陽小腸,與手少陰心脈,二脈不養者。 以其下主月水,上為乳汁故也。 若孕婦病而胎不安,就子所養月分,詳其氣血多寡,察其有餘不足而調之。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