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寒證﹝cold_syndrome﹞:

論曰:若其人灑淅惡寒﹝aversion_to_cold﹞,但欲濃衣近光,隱隱頭重時痛,鼻窒﹝Chronic_rhinitis﹞塞,濁涕如膿,咳嗽﹝cough﹞,動輒汗出﹝sweating﹞或無汗﹝anhidrosis﹞,甚則戰慄,此由寒中於外,或由飲冷傷肺胃,內外合邪,留而不去,謂之感寒。

 寒從外至者,兩手寸口脈俱緊,或但見於右寸。

 寒從內起者,其脈遲小。

 無汗者﹝anhidrosis﹞,小青龍湯主之。

 小汗者,溫肺湯主之。

小青龍湯:

 五味子、細辛(去苗)、乾薑、半夏(湯洗七遍)、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散。

 每服五錢,水二大盞,薑三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溫肺湯:(方缺)。

 若陰寒積冷,心腹大痛,嘔逆噁心﹝nausea﹞,手足厥冷﹝reversal_cold_of_the_extremities﹞,心胸不快,腰背疼痛,良薑湯主之。

良薑湯:

 高良薑(一兩,銼碎,炒)、官桂(一兩,去皮)、當歸(去蘆,一兩,銼炒)、白茯苓(一兩)、附子(半兩,炮)。

 上為散。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若但寒頭重,動眩暈﹝dizzy_head﹞,肌肉痛,牽急不得轉側,漐漐汗出﹝streatming_sweating﹞,惡寒﹝aversion_to_cold﹞,小便難,大便反快,短氣﹝brachypnea﹞,足寒,或時咽痛﹝pharyngalgia﹞,微熱,此由寒濕客搏經脈,不得發洩,其脈遲緩而小弦,附子湯主之,除濕湯亦主之。

附子湯: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白術(一兩,炒)、茯苓、白芍(各三兩)、人參(二兩)。

 上為散。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除濕湯:(方缺)。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