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弘賦《針灸大全》: |
凡欲行針須審穴,要明補瀉迎隨訣,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陰陽男女別。 |
氣刺兩乳求太淵﹝LU09﹞,未應之時瀉列缺﹝LU07﹞; 列缺﹝LU07﹞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LU09﹞無不應。 |
耳聾氣痞聽會﹝GB02﹞針,迎香穴﹝LI20﹞瀉功如神。 誰知天突﹝RN22﹞治喉風,虛喘須尋三裏﹝LI10﹞中。 |
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LI04﹞針時要太衝﹝LR03﹞。 曲池﹝LI11﹞兩手不如意,合谷﹝LI04﹞下針宜仔細。 |
心疼手顫少海﹝HT03﹞間,若要除根覓陰市﹝ST33﹞。 但患傷寒兩耳聾﹝deafness﹞,金門﹝BL63﹞,聽會﹝GB02﹞疾如風。 |
五般肘痛尋尺澤﹝LU05﹞,太淵﹝LU09﹞針後卻收功。 手足上下針三裏,食癖氣塊憑此取。 |
鳩尾﹝RN15﹞能治五般癇,若下湧泉﹝KI01﹞人不死。 胃中有積刺璿璣﹝RN21﹞,三裏﹝ST36﹞功多人不知。 |
陰陵泉﹝SP09﹞治心胸滿,針到承山﹝BL57﹞飲食思。 大杼﹝BL11﹞若連長強﹝DU01﹞尋,小腸氣痛即行針。 |
委中﹝BL40﹞專治腰間痛,腳膝腫時尋至陰﹝BL67﹞。 氣滯腰疼不能立,橫骨﹝KI11﹞,大都﹝SP02﹞宜救急。 |
氣海﹝RN06﹞專能治五淋,更針三裏﹝ST36﹞隨呼吸。 期門穴﹝LB14﹞主傷寒患,六日過經尤未汗, |
但向乳根﹝ST18﹞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難。 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裏穴﹝ST36﹞, |
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向人容易說。 睛明﹝BL01﹞治眼未效時,合谷﹝LI04﹞、光明﹝GB37﹞安可缺。 |
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 水腫水分﹝RN09﹞兼氣海﹝RN06﹞,皮內隨針氣自消。 |
冷嗽先宜補合谷﹝LI04﹞,卻須針瀉三陰交﹝SP06﹞。 牙疼腰痛並咽痹,二間﹝LI02﹞,陽谿﹝LI05﹞疾怎逃。 |
更有三間﹝LI03﹞,腎俞﹝BL23﹞妙,善除肩背浮風勞。 若針肩井﹝GB21﹞須三裏﹝LI10﹞,不刺之時氣未調。 |
最是陽陵泉﹝GB34﹞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 委中﹝BL40﹞腰痛腳攣急,取得其經血自調。 |
腳痛膝腫針三裏,懸鐘﹝GB39﹞二陵三陰交﹝SP06﹞。 更向太衝﹝LR03﹞須引氣,指頭麻木自輕飄。 |
轉筋目眩針魚腹﹝BL57﹞,承山﹝BL57﹞,昆侖﹝BL60﹞立便消。 肚疼須是公孫﹝SP04﹞妙,內關﹝PC06﹞相應必然瘳。 |
冷風冷痹疾難愈,環跳﹝GB30﹞腰間針與燒。 風府﹝DU16﹞,風池﹝GB20﹞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 |
陽明二日尋風府﹝DU16﹞,嘔吐﹝vomit﹞還須上脘﹝RN13﹞療。 婦人心痛心俞穴﹝BL15﹞,男子痃癖三裏高。 |
小便不禁關元﹝RN04﹞好,大便閉澀大敦﹝LR01﹞燒。 髖骨腿疼三裏﹝ST36﹞瀉,復溜﹝KI07﹞氣滯便離腰。 |
從來風府﹝DU16﹞最難針,卻用工夫度淺深, 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裏穴﹝ST36﹞中尋。 |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KI06﹞,陰交﹝RN07﹞,曲泉﹝LR08﹞針。 又不應時求氣海﹝RN06﹞,關元﹝RN04﹞同瀉效如神。 |
小腸氣撮痛連臍,速瀉陰交﹝RN07﹞莫在遲。 良久湧泉﹝KI01﹞針取氣,此中玄妙少人知。 |
小兒脫肛﹝proctoptosia﹞患多時,先灸百會﹝DU20﹞次鳩尾﹝RN15﹞。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SJ03﹞得其宜。 |
肩上痛連臍不休,手中三裏﹝LI10﹞便須求。 下針麻重即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 |
腰連胯痛急必大,便於三裏﹝ST36﹞攻其隘。 下針一瀉三補之,氣上攻噎只管在。 |
噎不住時氣海﹝RN06﹞灸,定瀉一時立便瘥。 補自卯南轉針高,瀉從卯北莫辭勞, |
逼針瀉氣令須吸,若補隨呼氣自調。 左右拈針尋子午,抽針行氣自迢迢, |
用針補瀉分明說,更用搜窮本與標。 咽喉最急先百會﹝DU20﹞,太衝﹝LR03﹞,照海﹝KI06﹞及陰交﹝RN07﹞。 |
學者潛心宜熟讀,席弘治病名最高。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