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帶下病﹝leukorrhea﹞:

正常帶下是指婦女陰道內流的一種無色、粘稠、無臭液體,其量不多。

 若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狀者,稱帶下病﹝leukorrhea﹞。

 至於行經期間、經前或妊娠期﹝gestation_period﹞帶下稍有增多者,屬正常生理現象。

本病可見于西醫學的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

【病因病機】:

帶下病﹝leukorrhea﹞多由衝任不固,帶脈﹝Dai_Meridian﹞失約,以致水濕濁液下注而成。

 外感濕毒,鬱而化熱,或飲食勞倦,脾虛運化失常,水濕內停,鬱久而化熱,濕熱下注;

 素體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產後房勞,亦可導致帶脈﹝Dai_Meridian﹞失約,任脈﹝RN﹞不固,遂致帶下。

 其中黃帶者為脾經濕熱,白帶者多屬虛寒。

 臨床以脾虛、腎虛及濕熱下注引起者為多。

【辨證】:

【主症】:陰道流出的粘稠液體增多,如涕如膿。

兼見

 帶下色黃,稠粘,如膿如涕,氣穢臭,陰中瘙癢,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身熱,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滑數者,為濕熱下注;

 帶下色白或淡黃,無臭味,質粘稠,連綿不斷,面色萎黃,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濡弱者,為脾虛;帶下色白,量多,質清稀,綿綿不斷,小腹寒涼,腰部痠痛,小便頻數﹝frequent_urination﹞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沉者,為腎虛。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固攝帶脈﹝Dai_Meridian﹞,利濕化濁。

 以足少陽經、任脈﹝RN﹞、足太陰經穴為主。

【主穴】:帶脈﹝Dai_Meridian﹞、中極﹝RN03﹞、白環俞﹝BL30﹞、陰陵泉﹝SP09﹞

【配穴】:

 濕熱下注者,加水道﹝ST28﹞、次﹝BL32﹞;

 脾氣虛者,加氣海﹝RN06﹞、足三裏﹝ST36﹞、三陰交﹝SP06﹞;

 腎虛者,加關元﹝RN04﹞、腎俞﹝BL23﹞、照海﹝KI06﹞;

 陰癢﹝Vaginal_itch﹞者,加蠡溝﹝LR05﹞、中都﹝LR06﹞、太衝﹝LR03﹞;

 帶下色紅者,加間使﹝PC05﹞;

 腰部痠痛者,加腰眼﹝EX~B7﹞、小腸俞﹝BL27﹞;

 納少便溏者,加中脘﹝RN12﹞、天樞﹝ST25﹞。

【操作】:帶脈﹝Dai_Meridian﹞用平補平瀉法。其餘主穴用毫針﹝filiform_needle﹞瀉法。

【方義】:

 帶脈穴﹝Dai_Meridian﹞固攝帶脈﹝Dai_Meridian﹞,調理經氣﹝meridian-Qi﹞。

 中極﹝RN03﹞可清理下焦,利濕化濁。

 白環俞﹝BL30﹞助膀胱之氣化,利下焦之濕邪。

 陰陵泉﹝SP09﹞健脾利濕止帶。

【其他治療】:

(1)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內生殖器、內分泌、膀胱、三焦、脾、腎、肝。毫針﹝filiform_needle﹞用中等刺激,可用埋針或壓丸法。

(2)三棱針法﹝three-edged_needle_therapy﹞:選十七椎、八、血海﹝SP10﹞、委陽﹝BL39﹞、太衝﹝LR03﹞。尋找瘀血絡脈後,三棱針刺入約1公分,使紫血流出,血色轉淡再加拔火罐,留罐﹝retaining_cup﹞15分鐘,起罐後消毒針口。每隔1~2周治療1次。

(3)穴位注射法﹝acupoint-injection_therapy﹞:選中極﹝RN03﹞、水道﹝ST28﹞、氣衝﹝ST30﹞、八、白環俞﹝BL30﹞、膀胱俞﹝BL28﹞、血海﹝SP10﹞、三陰交﹝SP06﹞。每次選2穴,用魚腥草、當歸、紅花、胎盤等注射液,每穴注入藥液2毫升,隔日1次。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療效較好,年齡在40歲以上者,帶下黃赤,應注意排除癌症。

2、節制房事,注意經期及產褥期的衛生,分娩﹝parturition﹞時避免宮頸裂傷,保持外陰清潔。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