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menopause﹞前後諸症:

婦女在49歲左右,月經開始終止,稱為「絕經﹝menopause﹞」。有些婦女在絕經﹝menopause﹞期前後,往往出現經行紊亂﹝menstrual_disorder﹞,頭暈、心悸﹝palpitation﹞、煩躁、出汗及情志異常等,稱為絕經期綜合症﹝menopausal_syndrome﹞,又稱更年期綜合症﹝climacteric_syndrome﹞。

【病因病機】:

婦女至絕經﹝menopause﹞前後,腎氣漸虧,天癸將竭,精血不足,陰陽平衡失調,出現腎陰不足,陽失潛藏,或腎陽虛衰,經脈失于溫養等腎陰腎陽偏盛偏衰現象,導致臟腑功能失常。

腎陰不足而肝陽上亢,腎陽虛弱,脾失健運而生痰濕,其中腎虛是致病之本,腎虛不能濡養和溫煦其他臟器,諸症蜂起。

由於體質因素的差異,臨床上有腎陽虛、腎陰虛或腎中陰陽俱虛,或有肝陽上亢、痰氣鬱結等不同表現。

【辨證】:

【主症】:月經紊亂,性欲減退,陣發性潮熱﹝hot_flush﹞,出汗,心悸﹝palpitation﹞,情緒不穩定。

兼見

 頭暈耳鳴﹝tinnitus﹞,失眠﹝insomnia﹞多夢﹝Dreamy﹞,心煩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痠軟,或皮膚感覺異常,口乾﹝dry_mouth﹞便結,尿少色黃,舌紅苔少,脈數者,為腎陰虛;

 面色晦黯,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納差腹脹,大便溏薄,或面浮腫脹,尿意頻數,甚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者,為腎陽虛;

 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烘熱汗出,腰膝痠軟,經來量多,或淋漓漏下,舌質紅,脈弦細而數者,為肝陽上亢;

 形體肥胖,胸悶﹝Dyspnea﹞痰多﹝Much_sputum﹞,脘腹脹滿,噁心嘔吐﹝vomit﹞,食少,浮腫便溏,苔膩,脈滑者,為痰氣鬱結。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滋補肝腎,調理衝任。

 以任脈﹝RN﹞、足太陰經及背俞穴﹝back_Shu_point﹞為主。

【主穴】:氣海﹝RN06﹞、三陰交﹝SP06﹞、肝俞﹝BL18﹞、脾俞﹝BL20﹞、腎俞﹝BL23﹞

【配穴】:

 腎陰虧虛者,加太谿﹝KI03﹞、照海﹝KI06﹞;

 腎陽不足者,加關元﹝RN04﹞、命門﹝DU04﹞;

 肝陽上亢者,加百會﹝DU20﹞、風池﹝GB20﹞、太衝﹝LR03﹞;

 痰氣鬱結者,加中脘﹝RN12﹞、陰陵泉﹝SP09﹞、豐隆﹝ST40﹞;

 心神不寧者,加通裏﹝HT05﹞、神門﹝HT07﹞、心俞﹝BL15﹞。

【操作】:主穴用毫針﹝filiform_needle﹞補法或平補平瀉法。

【方義】:本病涉及肝、脾、腎三臟及衝任二脈。氣海﹝RN06﹞為任脈﹝RN﹞穴,可補益精氣,調理衝任。三陰交﹝SP06﹞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crossing_point﹞,與肝俞﹝BL18﹞、脾俞﹝BL20﹞、腎俞﹝BL23﹞三穴,可調補肝脾腎三臟。

【其他治療】:

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內生殖器、內分泌、肝、腎、脾、皮質下、交感、神門﹝HT07﹞。每次選一側耳穴3~4個,毫針﹝filiform_needle﹞用輕刺激。可用埋針或埋丸法。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有較好的療效。

2、加強精神疏導與情緒調節,保持樂觀豁達心態,加強運動訓練,增強體質。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