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palpitation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則不能自主的一類症狀。

 本病證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insomnia﹞、健忘﹝amnesia﹞、眩暈﹝vertigo﹞、耳鳴﹝tinnitus﹞等並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palpitation﹞。

西醫學中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CHD﹞、風濕性心臟病﹝RHD﹞、高血壓性心臟病﹝HCVD﹞、肺原性心臟病﹝cor_pulmonale﹞、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血鉀症﹝Hypokalaemia﹞、心神經官能症﹝neurosis﹞等,均可參照本篇治療。

【病因病機】:

本證的發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

 平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palpitation﹞;

 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

 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於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本病。

【辨證】:

【主症】:自覺心跳心慌,時作時息,並有善驚易恐,坐臥不安,甚則不能自主。

兼見

 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脈細數,為心膽虛怯;

 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insomnia﹞多夢﹝Dreamy﹞,舌淡,脈細弱,為心脾兩虛;

 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tinnitus﹞腰酸,遺精﹝nocturnal_emission﹞、盜汗﹝Night_Sweats﹞,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

 胸悶﹝Dyspnea﹞氣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脈沉細,為水氣淩心;

 心痛﹝cardialgia﹞時作,氣短乏力,胸悶﹝Dyspnea﹞,咳痰,舌暗,脈沉細或結代,為心脈瘀阻。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調理心氣,安神定悸。

 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內關﹝PC06﹞、郄門、神門﹝HT07﹞、厥陰俞﹝BL14﹞、巨闕﹝RN14﹞。

【配穴】:

 心膽虛怯者,加膽俞﹝BL19﹞;

 心脾兩虛者,加脾俞﹝BL20﹞、足三裏﹝ST36﹞;

 陰虛火旺者,加腎俞﹝BL23﹞、太谿﹝KI03﹞;

 水氣淩心者,加膻中﹝RN17﹞、氣海﹝RN06﹞;

 心脈瘀阻者,加膻中﹝RN17﹞、膈俞﹝BL17﹞;

 善驚者,加大陵﹝PC07﹞;

 多汗者,加膏肓﹝BL43﹞;

 煩熱者,加勞宮﹝PC08﹞;

 耳鳴﹝tinnitus﹞者,加中渚﹝SJ03﹞、太谿﹝KI03﹞;

 浮腫者,加水分﹝RN09﹞、中極﹝RN03﹞。

【操作】:毫針﹝filiform_needle﹞平補平瀉法。

【方義】:

 心包經內關﹝PC06﹞及郄穴﹝Xi-Cleft_point﹞郄門可調理心氣,疏導氣血。

 心經原穴﹝Yuan-Primary_point﹞神門﹝HT07﹞,寧心安神定悸。

 心包之背俞厥陰俞﹝BL14﹞配心之募穴﹝front_Mu_point﹞巨闕﹝RN14﹞,可益心氣、寧心神,調理氣機。

 諸穴配合以收鎮驚寧神之效。

【其他治療】:

(1)穴位注射法﹝acupoint-injection_therapy﹞: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針法﹝auricular_acupuncture﹞:選神門﹝HT07﹞、心、脾、肝、膽、腎,毫針﹝filiform_needle﹞用輕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按語】:

針灸治療心悸﹝palpitation﹞效果較好。本病可發生於多種疾病,治療必須明確診斷。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