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癱﹝Facial_paralysis﹞:

面癱(facial_paralysis)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症的病證,又稱為口眼斜﹝Facial_paralysis﹞。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病急速,以一側面部發病多見。手、足陽經均上頭面部,當病邪阻滯面部經絡,尤其是手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可導致面癱的發生。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peripheral_facial_paralysis﹞,最常見於貝爾麻痹﹝Bell_palsy﹞。

bells-palsy-貝爾氏麻痺

 

【病因病機】:

勞作過度,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乘虛入中面部經絡,致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於約束,出現僻。正如

 《靈樞•經筋》云:「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

周圍性面癱包括眼部和口頰部筋肉症狀,由於

 足太陽經筋為「目上網」,

 足陽明經筋為「目下網」,

 眼瞼不能閉合為足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口頰部主要為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該三條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辨證】:

【主症】:本病常急性發作,常在睡眠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

 部分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面肌痙攣,形成「倒錯」現象。

兼見面部有受涼史,舌淡苔薄白,為風寒證;繼發於感冒﹝common_cold﹞發熱,舌紅,苔黃膩,為風熱證。

【治療】:

【基本治療】:

【治法】:祛風通絡,疏調經筋。治療以手足陽明和手、足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攢竹﹝BL02﹞:魚腰﹝EX~HN4﹞、陽白﹝GB14﹞,四白﹝ST02﹞、顴﹝SI18﹞、頰車﹝ST06﹞、地倉﹝ST04﹞、合谷﹝LI04﹞、昆侖﹝BL60﹞

【配穴】:

 風寒證加風池﹝GB20﹞;

 風熱證加曲池﹝LI11﹞;

 恢復期加足三裏﹝ST36﹞;

 人中溝歪斜加水溝﹝DU26﹞;鼻唇溝淺加迎香﹝LI20﹞。

【操作】:面部腧穴﹝acupoint﹞均行平補平瀉法,恢復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過重,肢體遠端的腧穴﹝acupoint﹞行瀉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復期,肢體遠端的足三裏﹝ST36﹞施行補法,合谷﹝LI04﹞、昆侖﹝BL60﹞行平補平瀉法。

【方義】:面部腧穴﹝acupoint﹞可疏調局部筋絡氣血,活血通絡。

 合谷﹝LI04﹞、昆侖﹝BL60﹞為循經遠端選穴。

 急性期用瀉法可祛除陽明、太陽筋絡之邪氣,祛風通絡。

 在恢復期,加足三裏﹝ST36﹞用補法,可補益氣血,濡養經筋。

2、其他治療:

(1)皮膚針法﹝skin_needle_therapy﹞:用梅花針叩刺陽白﹝GB14﹞、顴﹝SI18﹞、地倉﹝ST04﹞、頰車﹝ST06﹞,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適用於恢復期。

(2)刺絡拔罐法:用三棱針點刺陽白﹝GB14﹞、顴﹝SI18﹞、地倉﹝ST04﹞、頰車﹝ST06﹞,拔罐,每週2次,適用於恢復期。

(3)電針法﹝electrotherapy﹞:選太陽、陽白﹝GB14﹞、地倉﹝ST04﹞、頰車﹝ST06﹞,接通電針儀,通電10~20分鐘,強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見跳動而能耐受為度。如通電後,見牙齒咬嚼者,為針刺過深,刺中咬肌所致,應調整針刺的深度。適應於恢復期。

(4)穴位貼敷法:選太陽、陽白﹝GB14﹞、顴﹝SI18﹞、地倉﹝ST04﹞、頰車﹝ST06﹞,將馬錢子銼成粉末約1~2分,撒於膠布上,然後貼於穴位處,5~7日換藥1次。或用蓖麻仁搗爛加少許麝香,取綠豆粒大一團,貼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換1次。或用白附子研細末,加少許冰片作面餅,貼敷穴位,每日1次。

【按語】:

1、針灸治療:面癱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療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

2面部應避免風寒,必要時應戴口罩、眼罩;因眼瞼閉合不全﹝Lagopthalmus﹞,灰塵容易侵入,每日點眼藥水2~3次,以預防感染。

3周圍性面癱的預後與面神經的損傷程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由無菌性炎症導致的面癱預後較好,而由病毒導致的面癱(如亨特氏面癱),預後較差。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