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總論: |
在學習了經絡、腧穴﹝acupoint﹞、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識和技術後,我們就要培養運用針灸方法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針灸治療正是上述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旨在闡發針灸治病的基本規律。因此,學好針灸治療是步入臨床的重要環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針灸治療原則: |
針灸治療原則﹝principles_of_acupuncture_and_moxibustion_treatment﹞:就是運用針灸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是確立治療方法的基礎。在應用針灸治療疾病時,具體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從總體上把握針灸的治療原則具有化繁就簡的重要意義。 針灸的治療原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 清熱﹝the_heat_syndrome_treated_with_clearing_method﹞; 溫寒﹝the_cold_syndrome_treated_with_warming_method﹞; 治病求本﹝searching_for_the_primary_cause_of_disease_in_treating﹞和 三因制宜﹝treatment_of_disease_according_to_climatic_and_seasonal_conditions_,geographical_locations_and_individual_congdition﹞。 |
補虛瀉實: |
補虛瀉實:就是扶助正氣祛除邪氣。 《素問•通評虛實論篇》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因此,「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虛則補,實則瀉,是屬於正治法則。 《靈樞•經脈》篇說「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在針灸臨床上補虛瀉實原則有其特殊的含義。 |
1、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 |
「虛則補之」就是虛證採用補法治療。針刺治療虛證用補法主要通過針刺手法的補法和穴位的選擇和配伍等而實現的。如在有關臟腑經脈的背俞穴﹝back_Shu_point﹞、原穴﹝Yuan-Primary_point﹞,施行補法,可達到改善臟腑功能,補益陰陽、氣血等的不足;另外,應用偏補性能的腧穴﹝acupoint﹞如關元﹝RN04﹞、氣海﹝RN06﹞、命門﹝DU04﹞、腎俞﹝BL23﹞等穴,也可起到補益正氣的作用。 |
「陷下則灸之」,屬於虛則補之的範疇,也就是說氣虛下陷的治療原則是以灸治為主。當氣虛出現陷下證候時,應用溫灸方法可較好地起到溫補陽氣、升提舉陷的目的。如子宮脫垂﹝prolapse_of_the_uterus﹞灸百會﹝DU20﹞、氣海﹝RN06﹞、關元﹝RN04﹞等。 |
2、實則瀉之、宛陳則除之: |
「實則瀉之」就是實證採用瀉法治療。針刺治療實證用瀉法主要是通過針刺手法的瀉法、穴位的選擇和配伍等而實現的。如在穴位上施行撚轉、提插、開闔等瀉法,可以起到祛除人體病邪的作用;應用偏瀉性能的腧穴﹝acupoint﹞如十宣穴、水溝﹝DU26﹞、素髎﹝DU25﹞、豐隆﹝ST40﹞、血海﹝SP10﹞等,也可起到祛邪的目的。 |
「宛陳則除之」,「宛」同「瘀」,有瘀結、瘀滯之義。 「陳」即「陳舊」,引伸為時間長久。 「宛陳」泛指絡脈瘀阻之類的病證;「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療法等;就是對絡脈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證,宜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如由於閃挫扭傷﹝sprain﹞、丹毒等引起的肌膚紅腫熱痛、青紫腫脹,即可以局部絡脈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針點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如病情較重者,可點刺出血後加拔火罐,這樣可以排出更多的惡血,促進病癒;又如腱鞘囊腫﹝ganglion﹞、小兒疳證﹝infantile_malnutrition﹞的點刺放液治療也屬此類。 |
3、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
「不盛不虛」,並非病證本身無虛實可言,而是臟腑、經絡的虛實表現不甚明顯。 主要是由於病變臟腑、經脈本身的病變,而不涉及其他臟腑、經脈,屬本經自病。治療應按本經循經取穴。在針刺時,多採用平補平瀉的針刺手法。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