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咳論】: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歧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

曰:『

 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①。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

 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BL67﹞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①時謂王月。

帝曰:『何以異之?』

曰:『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sore_throat﹞;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歧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B】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出于:

  A、《金匱要略》;  B、《素問.咳論篇》;  C、《諸病源候論》;  D、《傷寒論》;  E、《醫學三字經》。﹝中醫﹞

【A】

最先明確地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的是:

  A、《素問.咳論》;  B、《醫門法律》;  C、《景嶽全書》;  D、《醫學心悟》;  E、《丹溪心法》。﹝中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