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瘍-癰-腋癰:

腋癰是指生在腋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又名「夾肢癰」。

【特點】:是腋下腫脹熱痛,皮色不變,伴惡寒發熱,上肢活動不利。

相當於西醫的腋下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上肢皮膚破損染毒,或其他部位瘡瘍毒邪循經流竄所致;或因肝脾血熱兼恚怒氣鬱,致腋窩邪毒蘊結,氣血瘀滯而成。

【診斷﹝Diagnosis﹞】:

初起腋窩部多暴腫,皮色不變,灼熱疼痛,同時上肢活動不利,伴惡寒發熱、納差。若腫痛日增,寒熱不退,經重0~14天腫塊中央變軟,皮色轉紅,按之波動感明顯,潰後膿出稠厚,腫消痛止,容易收斂。如潰後流膿不盡,腫勢不退,多因潰口太小,或因潰口位置偏高,引起袋膿,以致引流不暢,影響癒合,甚或導致瘺管形成。

【鑒別診斷﹝differential_diagnosis﹞】:

腋疽初起結塊推之可動,疼痛不甚,化膿需3個月;潰破後膿水稀薄夾有敗絮樣物質,收口緩慢;一般無全身症狀。

【辨病論治﹝treatment_based_on_disease_identification﹞】

一、內治法:

肝鬱痰火腋窩腫脹、疼痛,上肢活動不利;伴發熱,心煩,頭痛,口苦咽乾,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辨證分析﹝diagnostic_of_causes_analysis﹞】:

肝鬱氣滯,鬱久化火,氣鬱痰火之邪阻滯腋窩經絡,氣滯血瘀而成癰;熱毒蘊結,經絡不利,故上肢活動不利;痰火內蘊,故發熱,心煩口渴﹝thirsty﹞,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數均為痰火之象。

【治法】:清肝解鬱,解毒消腫。

【方藥】:柴胡清肝湯加減。如呼吸不利,加瓜蔞、枳殼寬胸理氣。

二、外治法:

參照「頸癰」。膿成切開時刀法宜循經直開,低位引流。膿盡可摻生肌散,外蓋生肌玉紅膏,並加蓋棉墊,緊壓瘡口,以加速癒合。

【預防與調攝】

參照「頸癰」。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B】

腋癰患者,女性,30歲,症見腋部暴腫熱痛,發熱﹝fever﹞頭痛,胸脅牽痛,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浮數,宜選何方:

  A、柴胡疏肝湯;  B、柴胡清肝湯;  C、五味消毒飲;  D、四妙勇安湯;  E、五神湯。

【D】

不屬于癰的疾病是:

  A、頸癰;  B、臍癰;  C、腋癰;  D、鎖喉癰;  E、委中毒。

【D】

不屬於癰﹝carbuncle﹞的疾病是:

  A、頸癰;  B、臍癰;  C、腋癰;  D、鎖喉癰;  E、委中毒。

【D】

不屬於癰﹝carbuncle﹞的疾病是:

  A、頸癰;  B、臍癰;  C、腋癰;  D、鎖喉癰;  E、委中毒。

OK

特殊部位的癰生於頸部的稱【頸癰】,生於腋下的稱【腋癰】,生於胯腹部的稱【胯腹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