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真瘡論: |
《素問》云:痛癢瘡瘍,癰腫疽疹,瘤氣結核,拂鬱甚者,皆熱;五臟不和,九竅不通腑不和,留結為癰。 近於火氣,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 人之瘡腫,因內熱外虛所生也。 為風濕之所乘,則生瘡腫。 然肺主氣,候於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開。 為風濕所乘,脾氣濕而內熱即生瘡也。 腫者,由寒熱毒氣客於經絡,使血澀而不通,壅結成腫,風邪不作,即無頭無根,寒血相搏作者,即有頭有根,壅盛則為膿,赤根腫則風氣流潰也。 瘡以痛癢,痛則為實,癢則為虛,非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 癢則美疾也,故火旺于夏,而萬物蕃鮮榮美也。 灸之以火漬之以湯,而其癢轉甚者,微熱之所使也。 癢去者謂熱,令皮膚縱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泄,熱散而去。 或夏熱皮膚癢,而以冷水沃之,其癢不去,謂寒能收斂腠理,閉密陽氣,鬱結不能散越,怫熱內作故也。 瘡瘍皆為火熱,而反腐出膿水者,猶穀肉果菜,熱極則腐爛,而潰為污水也。 潰而腐爛者,水之化也。 |
癰淺而大,疽深而惡,熱勝血則為癰膿也。 瘍有頭,小瘡也;疹浮而小,癮疹也;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火之色也。 |
沒藥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瘡癤,傷折蹊跌壞膿,生肌止痛。 又貼灸瘡,極妙。 |
麒麟竭、明乳香、沒藥﹝研,以上各一兩﹞、當歸﹝去蘆﹞、木鱉子仁﹝研﹞、杏仁,以上﹝各五錢﹞;油頭髮﹝二兩﹞、黃丹﹝六兩﹞。 |
上先用油一斤,石器內或沙鍋內露天底煉油令熟,先下木鱉子、當歸、杏仁、頭髮,慢黃焦。 油耗五分,離火,用綿離渣不用,再入鍋下黃丹,以新柳篦子十條,旋換攪不住手,候黑色,滴在水中成珠子,硬緛得所,取下火,入三味研藥,再攪勻,瓷盒內盛,放地上,以盆合一宿,出火毒。 用時或帛上或紙上攤,一日一換。 |
必效散:治久患瘰癧不效,服此藥取效如神。 |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斑蝥﹝四十個,去頭翅﹞、巴豆﹝五個,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 |
上同研極細,取雞子清二個去黃,調藥勻卻,傾在雞子殼內,濕紙數重糊定,無令透氣飯甑內與飯一處蒸,飯熟取藥,曝乾,研極細末。 用時相度虛實,虛人每服半錢,實人每服一錢,並用炒生薑酒下。 五更初服藥,至平明取下惡物。 如覺小腹內疼痛,便用萆麻子燒灰入沒藥等分,同研細,用茶調下一錢,便入大腸。 其取下惡物,如爛肉老鼠兒及新成卵內雀兒,是藥之效。 婦人有胎,不可服。 |
烏金散: |
治癰癤腫硬,無頭不變色者。 |
米粉﹝四兩﹞、蔥白﹝一兩﹞,細切﹞。 |
上同炒黑色,杵為細末,每用看多少,醋調攤紙上,貼病處,一伏時換一次,以消為度。 |
抵聖丸: |
治男子、婦人頭面手足虛腫。 |
苦葶藶﹝不以多少,於火上隔紙炒過﹞。 |
上杵為細末,棗肉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十丸,煎麻子湯下,食前,日進三服。 五、七小便多,腫消為效。 如喘嗽,煎桑白皮湯下,忌生冷醋滑物及鹽。 須另丸一等,小丸兒與小兒服,看大小加減與服,煎棗肉湯下。 |
應效散: |
治氣瘻疳瘡多年不效者。 |
地骨皮﹝不以多少,冬月自取,只要皮,陰乾﹞。 |
上杵為細末,每用紙撚蘸絍瘡口內,頻用,自然生肉。 更用米飲調二錢,無時,日進三服。 又名托裏散。 |
白金散: |
治風攻注毒遍身,及手足生熱瘡疼痛,有黃水出。 |
桂府滑石;上為細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約半兩許,二碗水煎上項三味至一碗,去渣,微熱淋洗瘡,水冷拭乾,上糝滑石末,令通,便睡至明,決愈。 |
如聖散: |
治渾身搔癢,抓之成瘡及癮疹之類。 |
蠶砂﹝一升﹞。 |
上用水二斗,煎至一斗,濾去渣,夜臥避風處淋洗,水冷即拭乾,便睡。 |
大蛾散: |
治刀斧傷。 止血定痛生肌。 |
晚蠶蛾﹝不以多少﹞。 |
上為細末,每用藥貼於瘡口上,用綿裹,不須再動,一上便可。 |
必效散:治蜘蛛咬著疼痛。 |
鹽豉﹝炒乾﹞;上為細末,每用油調塗之,必效。 |
蛤粉散:治湯火燒燙瘡。 |
蛤礪﹝燒赤放冷﹞上研如粉,每用油調塗之,日三次。 |
治小兒丹瘤: |
木鱉子﹝新者去殼﹞。 |
上研如泥,淡醋調敷之,一日三、五次,便效。 |
治小兒疳口瘡: |
天南星﹝一個,去皮﹞。 |
上為末,好醋調攤在紙上,男左女右,貼在腳心底,以帛系定,三日外取了,以溫水洗盡腳下藥。 |
治破傷風:﹝並洗頭風藥﹞ |
麻黃﹝一錢﹞,去節﹞、蠍稍﹝二錢五分﹞、蠻薑、草烏頭、黑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麻、烏梢蛇﹝好酒浸二夜,去骨,火上炙黃色﹞、川芎,以上﹝各五錢﹞。 |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日進三五服,重者三五日必效。 此證只宜早治,但邪臟則難治。 有四死證不可治:一頭面青黑色,二額上有汗珠不流,三眼小目瞪,四身上有汗出如油。 |
烏龍丸: |
治遍身風瘡,搔癢疥癬等疾,服之消風散熱,利膈化痰唾,治肺氣不和。 此藥推陳致新,去腸垢,治證甚多,要能用度。 |
皂角﹝肥者不以多少,炙,刮去皮弦,捶碎,甜水揉取濃汁,去渣,銀石器內熬成膏另放之﹞、黑牽牛﹝不以多少,微炒令香熟,碾取頭末﹞。 |
上將藥末與皂角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氣虛者一、二十丸,食後溫水。 無病氣實人,一、二個月頓一服,取利三、五行,不傷正氣,身體輕健,肌膚光澤,永無風痰疥癬之疾。 |
紫參丸: |
治熱毒瘰癧,腫毒未成者內消,已潰者行膿止痛散腫毒。 |
麝香﹝另研﹞、膩粉,以上﹝各三錢﹞、紫參、苦參﹝炒,以上各一兩﹞、丹參﹝一兩五錢﹞、連翹﹝二兩﹞、滑石﹝二兩五錢﹞。 |
上為末,別用玄參一斤,搗碎,以酒三碗,浸三日,揉取汁,去渣,用皂角子三百個,為末,用玄參酒熬皂角子末成膏,和前藥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丸,以黃芪湯下,一日加一丸,至患人歲數即住;如四十則二十,每日減一丸。 其瘡自幹,已結者,內消也。 服此藥大有神效。 |
萬靈丸: |
治腦背疽,並一切惡瘡,初覺一二日。 |
朱砂、血竭、蓮蕊,以上﹝各等分﹞、麝香﹝少許﹞。 |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溫酒送下。 瘡在上食後,在下食前,不過二服即效。 |
治眼: |
治昏澀,退翳膜。 |
川椒﹝四兩﹞,去子,合者不用﹞、甘菊花﹝二兩五錢﹞、乾熟地黃﹝二兩,酒浸九蒸一碗﹞。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細嚼新析米十餘粒送下。 |
治吹奶:﹝出仲寬方﹞ |
治吹奶及一切惡瘡,初覺一、二日,立效。 |
生薑﹝一兩﹞,去皮﹞、大黃、甘草,以上﹝各五錢﹞;栝蔞﹝一個,去皮﹞。 |
上共搗作一塊,以水半碗同煎至七分,濾去渣,入沒藥、乳香末,共二錢半,通作一服。 |
治痔瘡: |
雄黃﹝五分﹞,細研﹞、五靈脂﹝去石,燒過去煙﹞、五倍子﹝炮過,以上各一錢﹞、沒藥﹝二錢五分,明淨者﹞、白礬﹝半飛半生﹞。 |
上為細末,研令極細,用紙花子貼瘡口上。 |
洗痔: |
防風、當歸、川芎,以上﹝各等分﹞。 |
上三味銼細,煎水去渣,令熱溫淋洗瘡,用緛帛印幹,敷前藥。 |
寸金丹: |
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五名延壽丸,六名來蘇丸,七名知命丸,八名丸。 非人勿示此方。 若有人患瘡,身未爛者,與三丸服之,咽下便活。 如口噤,但斡開牙關,研下三丸,灌下喉中立生。 此方治發背、腦疽、癰腫遍身、附骨腫痛,先覺時飲水口中,煩渴發熱,四肢沉重,身體壯熱。 |
麝香﹝一分﹞、南乳香、烏金石、輕粉、雄黃、狗寶、沒藥,以上﹝各一錢﹞、蟾酥﹝二錢﹞、黃蠟,以上﹝各三錢﹞、硇砂﹝五錢﹞、鯉魚膽﹝乾用﹞、狗膽,以上﹝各一個,乾用﹞、金頭蜈蚣﹝七條全者,酥炙黃色﹞、頭首兒孩兒乳﹝一合﹞。 |
上件為末,除黃蠟、乳汁二味,熬成膏子,同和丸,如綠豆大;小兒丸如芥子大。 每服,病重者加三丸。 白丁香七個研爛,新汲水調送下。 用衣服蓋之睡,勿令透風,汗出為度,大段疼痛。 如無頭瘡腫,不過三服立效。 服藥後食白粥苽薺,就服大妙。 |
牙疳藥:﹝此藥是京兆惠民局見行經驗方﹞ |
治大人小兒。 |
揀信、青黛、輕粉,以上﹝各一錢﹞、麝香﹝五分﹞。 |
上同為細末,用小油調薄攤紙上,用水捶,捶實收起。 每用臨臥以漿水洗淨印幹,可瘡口大小,以藥紙封之,至曉去藥紙,漱淨勿令咽下,大者不過三上,必效。 |
回瘡蟾酥錠子:﹝陝西醫局提舉馬雲卿親傳經驗方﹞ |
治疔瘡毒氣攻心欲死,以鍼刺其瘡向心行處,但覺痛有血處下錠子;若累刺至心側近痛無血者,急鍼百會穴,痛有血者下錠子;若無血,以親人熱血代之,猶活三四。 況瘡初發,無有不效。 大抵疔瘡生於四肢及胷背、頭項、骨節間,唯胷背、頭項最急。 初生痛癢不常,中陷如疔蓋,撼之有根,壯熱噁心是也。 |
天南星、疑冬花、巴豆仁、黃丹、白信,以上﹝各一錢﹞、獨活﹝五分﹞、斑蝥﹝去頭足十個﹞。 |
上為極細末,用新蟾酥和藥如黍米大,撚作錠子。 每遇疔瘡,先以鍼刺其瘡,必不知痛血出者,下錠子;如覺痛不須再用,若更不知痛,再隨瘡所行處,迎奪刺之,至有血知痛即止。 其元瘡亦覺疼痛,以膏藥敷之,膿出自瘥。 |
用錠子法度:以銀作細筒子一個,約長三寸許,隨鍼下至瘡痛處,複以細銀絲子內藥於筒內,推至痛處。 |
乳香托裏散:﹝同前所傳﹞ |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 如少壯氣實者,先疏利,後服之大效。 |
罌粟殼﹝去蒂、萼,蜜炒,三兩﹞、當歸、芍藥、川芎﹝以上五錢﹞、乳香、沒藥,以上﹝各一錢﹞。 |
上為麤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十分,去渣。湯服。 病在上者食後,病在下者食前。若未止,即再服。 |
四聖旋丁散:﹝各醫秘傳經驗方﹞ |
治疔瘡生於四肢,其勢微者,先以好醋調藥塗上,以紙封之,次服內托裏之藥,其疔自旋出根。 |
巴豆仁﹝五分﹞、白僵蠶、輕粉、硇砂,以上﹝各二錢五分﹞。 |
上為細末,醋調用之。 |
天丁散:﹝同前秘傳經驗方﹞ |
治一切疔瘡及諸惡瘡初生,以藥塗之,急服托裏內消。 |
山丹花蕊、香白芷,以上﹝各二錢﹞、牛蒡子根﹝春采去皮﹞、天丁﹝乃皂角刺﹞、蒼耳芽、大力子,以上﹝各五錢﹞;雄黃﹝一兩﹞。 |
上五月五日,受氣修合,為細末,每用好醋塗紙,封之疔瘡上,有黑甲者,必須胡桃油浸,次塗之自可。 |
萬應膏:﹝同前所傳﹞ |
治一切瘡瘍,初生腫焮甚者,無問大小,以膏可腫痕貼之,煎蔥白水熱淋兩炊時,良久再淋,腫消為度。 如瘡老不能瘥者,亦收斂聚膿,決然早瘥。 |
黃蘗、芍藥、白芷、黃芪、木鱉仁、杏仁、當歸、白芨、生地黃、官桂、玄參﹝去皮銼﹞、沒藥、乳香,以上﹝各五錢,研﹞、白蘞、黃蠟,以上﹝各一兩﹞、黃芩、大黃,以上﹝各二兩﹞;黃丹﹝一斤﹞、芝麻油﹝二斤八兩﹞。 |
上件十四味,入油內浸一宿,絕早入沙鍋慢火熬,用生柳條攪至申時,以焦褐色出火,去麤柤,又以重綿濾過,入丹再熬,旋滴水中成珠子不散者,出火毒絕煙,入乳香、沒藥、黃蠟攪勻,用瓷器收貯,於土內埋七日,取出攤用。 |
治小兒面湮瘡: |
俗云煉銀瘡者,是母受胎之日,食酸辣及邪味過度,多生此瘡。 |
百藥煎﹝五錢﹞、生白礬﹝二錢﹞;上為細末,小油調旋,搽之神效。 |
治赤白口瘡: |
大人饑渴不時,小兒失驚,即生口瘡。 |
生白礬﹝二錢﹞;上噙漱之,從瀝頑涎,立效。 |
治乾濕疥癬: |
此是肺受邪毒,運於四肢,久而不散,以生肉蠹。 |
硫黃﹝二兩﹞、生白礬﹝八錢﹞;上為細末,油調火炙,抓破塗之,立效。 |
治湯火燒燙:無問新舊。 |
青槐枝﹝一兩﹞,銼碎﹞、綠豆粉﹝一兩﹞,炒黃色﹞、輕粉﹝一錢﹞;上同為細末,油調塗之,止痛減毒。 |
治破傷風:手足顫掉不已者。 |
朱砂﹝另研﹞、南星﹝去臍﹞、獨活﹝去皮,以上各二錢﹞、人手足指甲﹝燒絕煙,六錢﹞;上為細末,分作三服,酒調服之,立效。 |
治破傷:無問新舊。 |
石灰;上用一味,驗瘡口大小盡乾塗之,不須封裹,神效。 |
治風狗咬、破傷風: |
此病非為小可,乃九死一生之病,可急用之。 |
好斑蝥﹝七個,去翅足﹞;上為細末,酒調服之。 |
於小便盆內,見衣沫似狗形者為效;如無,再服七次。 雖無狗形,亦不再發也。 此方累試經驗,今附於此。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