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
【疾病科屬】:骨傷科 |
【疾病概述】: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指由於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及骨性關節病等。本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也可發生青年人;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 |
【診斷要點】: |
1、膝關節疼痛和發僵,早晨起床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 |
2、後期疼痛持續,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股四頭肌﹝quadriceps_femoris﹞萎縮,關節積液,甚至出現畸形和關節內游離體。 |
3、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可捫及摩擦音。 |
4、膝關節正、側位元照片,顯示髕骨、股骨髁、脛骨平臺關節緣呈唇樣骨質增生,脛骨髁間隆起變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有時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
【辨證分析】: |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是由於關節軟骨變性和關節遭受慢性損傷而致,肥胖和遺傳因素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繼發性者是由於膝部外傷、勞損、慢性炎症,以及膝內、外翻畸形等所致,如股骨髁或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pattella_fracture﹞或脫位、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Meniscus_damage﹞,髕骨軟化症等,多發生於青壯年。 |
2、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勁強,關節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腎逐漸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其所養,筋軟骨萎,或兼遭風寒濕邪內侵,易發本病。若膝部外傷、勞損,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受阻,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
3、本病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受損、破壞,關節韌帶附著處骨質增生,骨贅形成,軟骨下骨質緻密,關節肥大、畸形,而致關節活動障礙、疼痛等。 |
【辨證論治】: |
疼痛明顯者,應適當休息,減少負重活動。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可配合理筋手法、離子導入等。 |
【藥物治療】: |
【治法】:補肝益腎,舒筋活絡。 |
ㄅ、主方:補腎壯筋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
→→處方: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續斷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劑。疼痛明顯者,加細辛5克、制川烏10克。腎陽虛者,加淫羊藿12克、肉蓯蓉15克、巴戟天12克。腎陰虛者,加女貞子12克。氣虛者,去青皮,加黃芪20克。血虛者,加雞血藤15克、首烏30克。 |
ㄆ、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藥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煎水熏洗患處。 |
ㄇ、單方驗方: |
A、骨質增生丸(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
→→處方:熟地黃60克,雞血藤45克,骨碎補45克,肉蓯蓉30克,鹿銜草30克,淫羊藿30克,萊菔子15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次服1~2丸,每日2~3次,開水送服。 |
B、骨刺丸(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
C、外方:制川烏1份,細辛1份,白芷1份,當歸1份,萆薢2份,紅花2份,蜜糖適量。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每次1~2丸,每日2~3次,開水送服。 |
ㄈ、中成藥: |
A、骨仙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開水送服。 |
B、壯骨關節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早晚飯後開水送服。 |
【理筋手法】 |
先點按血海、膝眼,然後揉按局部及推按髕骨的上、下緣,理順筋絡。 |
離子導入以直流電流電陳醋導入,或直流電威靈仙離子導入。治療時,將紗布浸陳醋或50%威靈仙酊劑置襯墊上,再放在患側膝部,每次治療時間為15~2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1療程。 |
TEST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地址: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Email: YCT0934020265@gmail.com
Skype: YCT0934020265
- Nov 28 Wed 2012 15:03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