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疾病名稱】:踝部骨折

【疾病科屬】:骨傷科

【疾病概述】:

踝部骨折包括單踝、雙踝、三踝、踝上骨折和脛骨下關節面前後緣骨折等。多發生於青壯年人,兒童則罕見。此種骨折可能合併踝關節內、外側韌帶或下脛腓韌帶斷裂或撕脫,以及距骨向內、向外或向後脫位。除踝上骨折外,其他各型踝部骨折均屬於關節內骨折。

【診斷要點】:

1、傷後局部瘀斑﹝eccymosis﹞、腫脹、疼痛,活動功能障礙。

2、踝關節呈內翻或外翻畸形。

3、局部壓痛明顯,可捫及骨擦音﹝crepitation﹞。

4、踝關節正、側位X-ray ,可顯示骨折脫位程度和損傷類型。

【辨證分析】:

1、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造成踝部骨折,如內翻、外翻、外旋﹝external_rotation﹞、或縱向擠壓、側方擠壓、蹠屈和背伸等多種暴力,其中以內翻暴力最多見,外翻暴力次之。

內翻暴力損傷時,由於踝部極度內翻,使內踝側受擠壓,內踝多為斜行骨折,外踝受牽拉多為撕脫性橫斷骨折或腓側副韌帶、下脛腓韌帶撕裂,距骨向內脫位。

外翻暴力損傷時,踝部極度外翻,使外踝側受擠迫,外踝多為斜行骨折,內踝受牽位多為撕脫性橫斷骨折或三角韌帶、下脛腓韌帶撕裂,距骨向外脫位。

在上述暴力作用時,若踝關節處於蹠屈位,距骨可向後撞擊脛骨後踝,引起三踝骨折並向後脫位;若此時踝關節外於背伸位,可引起脛骨前唇骨折。

2、根據骨折脫位的程式,損傷又可分為三度:單踝骨折為一度;雙踝骨折、距骨輕度脫位為二度;三踝骨折、距骨脫為三度。

3、踝部骨折為骨折筋傷並存,由於筋骨脈絡的損傷,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凝滯,經絡受阻,而為腫為痛,故初期辨證當屬氣滯血瘀。

【辨證論治】:

無移位骨折,以僅將踝關節固定於中立位3~4周即可。因踝部骨折多屬關節內骨折,故有移位骨折必須有準確的復位、有效的固定和早期進行運動訓練活動以免發生關節功能障礙,或日後引起創傷性關節炎。

【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位,助手雙手環握患肢上段。術者一手握其足跟,另一手握其前足,先行順勢拔伸。然後,外翻損傷者將其踝部內翻,內翻損傷者將其踝部外翻,以矯正翻轉畸形。同時術者兩手在踝關節上、下方對向擠壓,以使骨折復位。若有下脛腓關節分離者,術者用兩手掌緊貼於內、外兩踝,反覆進行扣擠兩踝,矯正距骨內外側移位及下脛腓關節分離。如後踝骨折合併距骨後脫位,術者可用一手握脛骨下段向後推,另一手握前足向前提,並徐徐將踝關節背伸,使向前張口的內踝復位,利用緊張的後關節囊將後踝拉下。也可利用長襪套套住整個下肢,下端超過足尖20釐米,用

【固定方法】

採用小腿五塊夾板超踝關節固定。先在內外兩踝的上方各放一塔形墊,下方各放一梯形墊,或放置一空心墊,防止兩踝骨突部被夾板直接壓迫。夾板必須塑形,使內翻骨折固定於外翻位,外翻骨折固定於內翻位。兼有脛骨後唇骨折者,踝關節固定於稍背伸位;脛骨前唇骨折者,踝關節固定於蹠屈位。固定時間約4~6周。

【藥物治療】:

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ㄅ、主方:肢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1劑。

 ㄆ、外用方:消腫止痛膏(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薑黃、羌活、乾薑、梔子、乳香、沒藥各150克。共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60%軟膏,外敷患處。

2、【中期治法】:接骨續損,舒筋活絡。

→主方:壯筋養血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芷9克,續斷12克,紅花5克,生地黃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水煎服,每日1劑。

3、【後期治法】: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ㄅ、主方:獨活寄生湯(孫思邈《千金方》)

→→處方:獨活6克,桑寄生18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6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熟地黃15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焗沖)。水煎服,每日1劑。若局部腫脹難消者,加白術12克,防己12克。

 ㄆ、外用方:骨科外洗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寬筋藤30克,鉤藤30克,金銀花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劉寄奴15克,防風15克,大黃15克,荊芥10克。解除夾板固定後,煎水熏洗患肢。

【運動訓練﹝Exercise_training﹞】:

骨折整復固定後,鼓勵患者進行足趾活動,並逐漸背伸踝部,但應禁止做重複受傷機理的活動。採用襪牽引者,應多作踝關節的主動屈伸活動。解除固定後,積極訓練踝關節活動,局部可進行按摩,理順筋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