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諸癬:

 癬發於之瘋毒,若疥則屬於之濕熱矣,總不外乎風熱濕蟲四者相合而成,其形有六:

  搔之起屑者為乾癬

  有汁水者為濕癬

  不知痛癢者為風癬,即頑癬

  堅厚如牛領之皮者為牛皮癬

  白點相連者為馬皮癬

  輪廓全無縱橫不定者為刀癬

 

 戴院使云:瘡有惡瘡,癬有頑癬,疥有疥癆,噆膚煩擾,不當專用外敷,必須內宣其毒,方可除根,然體虛者,忌投風燥之藥,復傷元氣,如發癢時,勿以指搔,取苧線繃緊,於癢處刮之,雖破而血出,無妨,常用此法則蟲隨線下,取虫淨,癬自癒矣,誠勿藥之奇方也,或發癢時,用針刺百餘下,出盡毒血,隨用鹽湯浸洗,內服表散之藥,出汗除根。

 

 《經》云:濕淫於內,其血不可不砭,至於敷抹之藥,如芍藥、藜蘆,或草烏、白芨,或甘草、芫花,每用一反,如輕粉、兒茶酒調,搽之如掃,世稱川槿皮癬之聖藥也,且難得真者,須用露水磨塗,今人用泉水,故多罔效,諸癬宜灸間使穴。

 吹花癬生於面,初起㾦㿔作癢,漸成細瘡,女子多有之,由風熱積鬱,久之恐變風症,治宜清心火,除肺風,外以羽白散搽之。

 

 逸風瘡生則遍身作癢,狀如癬疥,此由風氣逸於皮膚也,治宜汗之,久之恐變風癩風癬。

 

復煎散:

 當歸、芎藭、生地、玄參、羌活、荊芥穗(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五六十粒);

 共一劑,外用浮萍(四兩),水煎湯二碗,去渣入藥,再煎至一碗,熱服出汗,避風。

 

 


 

清熱消風散:

 苦參(酒浸九蒸晒炒黃二錢)、金銀花、蟬螁(去翅足土炒)、全蝎(土炒)、皂角刺、猪牙皂、荊芥穗、防風(各一錢)、蔥白(七根);

 水、酒各一鐘,煎一鐘,熱服,忌發物。

 

加味八珍湯:

 治風癬癢如蟲行。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芎藭、白芍、生地、防風、白芷、僵蠶、白鮮皮、桂枝(少用)、麻黃(少用);

 蔥白三根,生薑二片,水二鐘,煎八分,服,有蟲者兼服蠟礬丸。

 

烏朮丸:

 治諸癬久不癒者。

 蒼朮(八兩為末用生薑十(二兩)取汁加童便拌朮晒)、當歸(二兩)、草烏(四兩,為末用蔥白(四兩)取汁拌烏成餅陰乾)、白止(四兩);

 共為末,酒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水任下。

 

四聖不老丹:

 血燥者宜此,再兼服六味地黃丸。

 松香(為末水煮香沉為度傾入冷水內如式七次用十兩)、茯苓、甘菊、柏子仁(各四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或酒下。

 

三合丸:

 治身面一切惡癬。

 苦參(酒浸炒淨末八兩)、白蒺藜(去刺酒泡炒黃淨末四兩)、黑丑(炒取頭末二兩);

 共一處和勻,外用皂角一斤,去皮弦,用河水浸揉取濃汁,砂鍋內煎成膏,和藥為丸,或少加蜂蜜,梧子大,每服二錢,酒水任下。

 

洗癬方:

 藜蘆、苦參(各二兩五錢)、草烏、皮硝、槐枝(各三錢);

 水八碗,煎六碗,去渣。

 

 再入,

 雄黃(末)、雌黃(末各一錢五分);

 先薰後洗,以不癢為度,少時再洗,數次可癒。

 

歌云:

  苦參鐵線透骨草,椒艾川烏茶葉幫,

  地骨七椿俱半兩,蛤硝三位水煎湯。

 

蜀契花洗方:

 回回骨契根莖枝葉俱用,或又鮮或乾,取三二棵,切碎,水煎,露一宿,煎熱薰洗。

 

 


 

白硃砂散:

 治頑癬,并鵝掌風。

 硃砂、雄黃、象皮(煅)、硼砂(各一錢)、蟾酥(五分)、白硃砂(二錢);

 右為細末,用真生桐油調搽患處,以火烘之,癢止為度,遍身頑癬如癩者,燒猪糞薰之烘之,鵝掌瘋燒鴿糞之烘之。

 

半橘元青露:

 治一切癬。

 陳皮(二錢)、元青(三十箇即班毛也)、燒酒(半斤);

 共入瓶內,浸二七日,取汁搽癬上,頻塗勿令乾,以患處覺熱痛為則,隨起白泡,破流清水,水淨結薄皮,三二日脫癒,甚者三二次,除根不發。

 

馬蹄膏:

 治一切癬。

 白馬蹄(存性)為末,預取馬齒莧杵爛,加水煎成膏,調前末搽之。

 一用:鮮絲瓜葉於患處擦之。

 

羽白散:

 治面上吹花癬,并錢癬。

 白礬(半生半熟)為末,黃酒調化,以鵝翎蘸掃患處。

 甚者,枯礬末(二兩)朝腦(一錢)為末,醋調敷。

 

 一用:葛條燒灰存性為末,燈窩油調敷。一先抓破,取穀樹汁搽之。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