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瘡:
疥者微疾也,亦從臟腑而生,然必先出於手,何則,蓋疥,稟陰陽氣育,濕熱化形而生,手掌乃太陰濕土所主,手心屬太陽相火所司故也,其形有五。
如多癢少痛為蟲疥,屬肝;宜蘆薈丸。
火鬱者逍遙散,焮赤細粒為砂疥,屬心;宜涼膈散、犀角飲子。
久則酒蒸黃連丸,黃泡脹痛為濕疥,即膿疥,屬脾;宜蒼朮膏、升麻和氣飲。
膿清色淡不腫為水疥,屬腎;宜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散。
碎粒抓之起皮為乾疥,屬肺;宜搜風順氣丸,久則天門冬膏蜜湯下。
諸疥宜灸曲池穴、間使穴各二七壯。
疥生於頭面胸背者,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何首烏、牛蒡子,則胸背之瘡先癒;
便利熱渴,脾肺虛熱也,竹葉黃芪湯;
飲冷作痛,脾熱也,清熱消毒飲,體倦食少,脾虛也,補中益氣湯;
晡熱內熱及寒熱者,肝虛也,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
盜汗少寐,脾鬱也,加味歸脾湯、逍遙散、地黃丸;
發熱盜汗,腎虛也,六味地黃丸。
犀角飲子:
治心經細粒砂疥。
犀角屑、石菖蒲、木通、玄參、赤芍、甘菊花、甘草、赤小豆(炒);
用水二鐘,生薑三片,煎八分服。
酒蒸黃連丸:
治砂疥。
黃連(十(二兩)用黃酒(五鐘)煮乾);
為末,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二錢,滾白水下。
蒼朮膏:
治膿濕疥。
南蒼朮(十斤),切片,砂鍋內水煮,減半取汁,再加水煮如前,以朮無味為度,并汁一處,用小鍋再煎,如乾一寸,加汁一寸,煎成膏,加蜜(四兩),空心滾白湯調服。
升麻和氣飲:
治膿疥,及熱腫脹痛大便閉者。升麻、葛根、蒼朮、桔梗(各一錢五分)、陳皮、枳殼、 茯苓、白芷、當歸、赤芍(各一錢)、乾薑、甘草(各五分)、大黃(量用)、生薑(三片);
水煎,食遠熱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膿疥而無完膚者。
黃芪(二錢)、人參、白朮、當歸(各一錢五分)、粉草(一錢炙)、陳皮(七分)、柴胡、升麻(各五分)、蒼朮(一錢)、防風、玄參(各八分)、黃連、黃芩、黃柏(各五分);
水鐘,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八分,食遠溫服。
涼血四物湯:
治膿疥,寒熱腫脹作痛者,血虛也。
當歸、芎藭、赤芍、生地、蘇木、連翹、黃連、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黃芪化毒湯:
治乾疥搔癢,見血無膿者。
黃芪(生五錢)、連翹(二錢)、防風、當歸、何首烏、白蒺藜(各一錢);
水煎服,能化毒生膿,如日久不乾,再加白朮二錢,茯苓一錢以燥之。
蒼朮湯:
薰洗膿窠等疥。
南蒼朮片一斤,水一鍋,煎至八分,去渣取汁,浸洗久之,次取渣,置炭火於斗內,加朮於火上焚之,以手架斗上薰之,上以綿帛蓋之,勿令泄氣,立驗。
薰疥方:
核桃(一箇油者更佳劈兩半取仁加)、膠棗肉(一箇)、水銀(二分);
研勻,入殼內,合口糊,紙條封縫二層,用時,取紅炭置爐內,將藥挑安火上,不住撥轉,令桃殼遍黑,火將入內時,將爐入被內,令患者曲膝駕被薰之,以絹帛護陰囊,塞被頭,露頭面,候煙盡取出,次日其疥更盛,由內毒盡發於外也,避風二日,照前再薰一箇,則瘡結痂絡續脫癒,至重者不過三箇。
薰疥餅子:
銀硃(三錢)、桑木炭(五錢)、紅棗肉(二十一箇);
共搗如泥,分六丸,晒乾,每用一丸,薰被。
又方:水銀(一錢)、芸香(一兩)、紅棗肉(十箇)、細茶末(一錢);
共研勻,分六餅,每早用爐盛炭火,入藥一餅薰被,至晚去爐臥之,三日三餅,十日痊癒,如無芸香,好安息香二十枝代之。
合掌丸:
大楓子肉(六錢)、油核桃肉(六錢)、水銀(四錢)、天麻子肉(二十粒)、番打末(一錢)、樟腦(六錢)、枯礬(一錢)、細茶(末二錢)、麝香(一分)、苦食(生用四箇研末);
共搗為末,彈子大,搽如常法,如疥多,取一二丸入滾水內化開,用絹帛蘸洗三二次,甚佳。
疥靈丹:
治五疥八癬,經久不癒者。
大楓子肉(一兩五錢)、油核桃仁(二十箇)、杏仁(二兩)、川椒(末五錢)、木鱉子肉(一兩五錢)、水銀(五錢)、樟腦(七錢)、枯礬(五錢)、猪脂油(一塊);
共搗千杵如泥,聽用,須搔破搽之。
臭靈丹:
搽乾疥立效,如膿疥挑破搽之,微痛,三次癒。
硫黃(末一兩)、油核桃(一兩)、水銀(一錢)、生猪脂油(一兩);搗勻任用。
烏頭黃爛瘡:
雷丸(二十一箇)、大楓子(五箇)、蛇床子(二錢)、硫黃(一錢)、蒲黃、川椒、枯礬(各一錢);
右為末,用猪膽汁調敷。
硫黃錠子:
治一切疥癬及坐板等瘡。
硫黃(溶化碎醋內九次每用一兩配)、白礦(五分)、樟腦(一錢)、黑鉛(一錢化投入)、水銀(一錢);
共研勻,欲紅色,加硃砂一錢,欲黑色,加百草霜一錢,再研勻,火化傾入銅盆內成片,以刀界成塊,收用,用時取一塊,以香油磨濃塗之。
製衣法:
治小兒遍體生瘡。
真柏油化塗舊絹衣上,與兒穿之,次日蟲出,別以油衣換之,以蟲盡為度。
煮衣法:
阿魏(二錢)、川叔(三錢)、苦參、甘草節、荊芥穗(各五錢);
入絹袋內,水煮數十滾,取小兒著體衣入內浸之,陰乾著之,三日一換。
一用:藁本煎湯,浴兒浣衣。
解薰藥砒藥等毒法:
凡中是毒,則陰囊腫脹裂痛,不可忍者,用黃泥水洗之塗之。
一用:雞子清一箇,加香油三分之一,打百十下,令勻,以鵝翎蘸掃患處,其冷如冰,其痛立止,及治湯火傷、火藥傷多製塗之,神妙莫測,諸藥不及此。
蘆薈丸(見疳瘡門)、加味歸脾湯、逍遙散(見瘰癧門)、涼膈散(見咽喉門)、搜風順氣丸(見癩瘋門)、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竹葉黃芪湯、清熱消毒散、補中益氣湯(俱見主治諸方門)。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