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癰:
胃癰之發,必先中脘穴隱痛不已(穴在臍旁二寸),令人咳吐膿血,寒熱如瘧,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所致,以寒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緊盛。
脈遲芤濇者瘀血也,牡丹皮湯下之,
脈洪數者膿成也,赤豆薏苡仁湯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湯。
體倦,氣喘作渴,小便頻數者,肺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或兼加減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脈散,代茶飲之,是症以壯氣助胃為主,佐以前藥,不可專攻其毒。
胃癰主治方:
丹皮湯:
治胃癰腸癰,腹腫痞堅,按之即痛,脈遲而緊者,膿未成也。
宜此湯下之。
丹皮(一錢)、瓜蔞仁(一錢)、桃仁泥(二錢)、朴硝(二錢)、大黃(五錢);
水二鐘,煎一鐘,去渣,入硝再煎數滾,不拘時服。
赤豆薏苡仁湯:
治胃癰脈洪數者,膿已成也。
宜此排之。
赤小豆、薏苡仁(炒)、防己、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射干湯:
治癰瘡腫痛,脈洪實數者。
射干、犀角、升麻、玄參、黃芩、麥冬、大黃(各一錢)、梔子(五分)、加竹、葉芒硝(為竹葉芒硝肺胃二經藥也);
水煎服,以利為度。
胃癰應用方:
補中益氣湯、生脈散、加減地黃丸。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