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肺癰癰之發,必先中府穴隱痛不已,穴在孔上三肋間

 初則寒熱咳嗽,項強不能轉側,脈滑而數,久則肢腫,咳腥臭膿痰

 甚則胸膈脹滿,呼吸不利,食少脈洪,自汗,視其身涼脈細,膿血交粘,痰色鮮明,飲食知味者順,手掌皮粗,脈洪氣急,顴紅鼻,嘔噦不食,污膿白血如米粒者逆。

 脈洪滑身熱者難瘥,脈細身涼者易治,若潰後短濇者生,洪大者死,孟冬兩尺浮洪,孟春兩寸洪數,惟夏月可慮。

 

 肺癰由外感風寒,未經發瀉所致者多,故肺癰必先解表。

 

 宜參蘇飲,外受風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龍湯。

 胸脹氣喘,身腫面浮者,葶藶大棗湯

 胸膈痛,脈芤者,瘀血也,四順散加丹皮、紅花。

 瘀血吐出,其痛自止,發熱,煩渴引飲,脈洪數而無力者,加減八味丸加麥冬,大劑服之,再以人參五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二錢,水煎代茶飲之。

 因房勞丹石,消爍腎水者,腎氣丸、金液戊土丹。

 勞傷夜熱,脈微數者,日飲童便三五次,朝服人乳,間服金鯉湯。

 咳嗽喘急氣短,小便短濇者,參蓍補湯,體倦少者,參朮補湯。

 

 蓋諸氣本乎氣治則病已,再面白當補肺脾,面赤當補肺腎,若專攻其毒,脾腎愈虛,而有不誤者則鮮矣。灸合谷穴七壯,再灸腎俞穴三七壯。

 


 

 

 肺癰主治方:

小青龍湯:

 此解表疏風行氣取膿之劑。

 半夏(一錢二分)、乾薑(炮)、細辛、麻黃、肉桂、芍藥、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生薑、五味子(蜜拌炒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熱服。

 

葶藶散:

 炙飲酒太過,喘急脹滿,不臥,咳吐濁痰。

 甜葶藶、瓜蔞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升麻、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用生薑三片,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四順散:

 治小腸癰吐膿,咳嗽氣急,心煩熱壅者。

 貝母、紫苑、桔梗(各一錢五分)、杏仁(七分)、甘草(七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金鯉湯:

 治小腸癰已成未成,胸中隱痛,咯吐膿血者。

 金色活鯉魚一尾,約(四兩)重者,連鱗,剖去腸肚,勿經水,摻貝母末一錢於肚內,線扎,用白色童便半碗浸之,重湯頓,以魚眼突出為度,取起去鱗骨,將肉仍入便內,頓熱,食之飲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人參補肺湯:

 咳嗽喘急短氣,吐膿發熱作渴,小便短濇,或腎水不足,虛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參、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熟地(一錢五分)、山萸(二錢)、山藥(二錢)、丹皮(八分)、麥冬(七分)、五味子、甘草(炙各五分);

 生薑三片,膠棗二枚,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參芪補脾湯:

 治咳吐膿涎,中滿不食,由脾氣虧損者。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三錢五分)、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麥冬(七分)、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升麻(三分)、五味子(四分);

 用生薑三片,膠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九製草靈丹:

 治痿,又能止嗽化咳,及腸風痔漏。

 槐角子(十斤)、側柏葉(三斤冬至後取者佳)、陳皮(十斤)、枸杞(一斤);

 合一處,黃酒洗入甑內,蒸透,晒乾,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晒足,為末,煉白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肺癰單方:

 太乙膏三五錢,水一茶鐘,頓化,通口服之,則膏入,三二服即癒,若為丸服,則入腸矣,故不驗。

 醃芥菜滷,貯內,封固,埋地內二十年,為佳,十年者亦效,每飲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磁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爛,絞汁,用無灰酒或白酒漿沖服,立效。

 

 肺癰應用方:

 加減八味丸、腎氣丸(俱見首卷)、金液戊土丹(見脫疽)。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