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瘡疽分三治 十六
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以治其本。
《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其源在裏。發於表也如持虛。言內結而發諸外。皆是從虛而出也。
假如太陽經虛,從鬢而出;陽明經虛,從髭而出;督脈經虛,從腦而出。
《經》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其源在外。盛則內行也。若脈沉實。當先疏內以絕其源。
若脈浮大。當先托裏以防邪氣侵內。又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絕經絡,故發癰腫。
《經》曰: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是也。此因失托裏失疏通。及失和榮衛而然也。治瘡大要。須明托裏、疏通、和榮衛三法。
托裏者:治其外之內也。
疏通者:治其內之外也。
和榮衛者;治其中也。
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
外無焮赤痛,深在內。邪氣沉於裏也。故先疏通以絕其源。如內疏,黃連湯是也。
外之內者,其脈浮數。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則內行。或汗或先托裏。以防入內。如荊防敗毒散。內托複煎散是也。
內外之中者,外無惡之氣。內則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衛。如當歸黃芪湯。東垣白芷升麻湯是也。
用此三法。雖未痊瘥。必無變證。亦可使邪氣峻減而易痊也。其汗下和之間。又有外治之次第。詳見天容穴疔瘡條。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