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諸發等證第一

葛仙翁,刻石江陵府紫極宮,治發背、發肩、發髭、髮鬢、發肋,及一切惡腫法,以上數種,隨其所發處名之也,其源則一,故灸法亦一本。

 

然數種中,死人速者,發背也。其候多起於背胛間,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癢,色赤或黃,初不以為事,日漸加長,腫突滿背,疼痛徹心,數日乃損人,至此,則雖盧扁不能治矣。惟治之于初,皆得全生。

 

其餘數種,皆依法早治,百無一死。

 

凡覺有患,便用大蒜切片如錢濃(如無蒜,用淨水和泥捻如錢樣用之),貼在瘡頭上(如瘡初生便有孔,不可覆其孔),先以菉豆大艾炷灸之,勿令傷肌肉,如蒜焦,更換,待痛稍可忍,即漸放炷大,又可忍,便除蒜灸之,數不拘多少,但灸至不痛即住。若住灸後又腫又痛,即仍前灸之,直候不腫不痛即住。每患一個瘡,或灸三百壯、五百壯,至一二千壯方得愈者,亦有灸少而便愈者。若患三五個瘡,並須各各根據法灸之,灸後不腫不痛則愈矣。男女同法。孫真人治石癰亦如此法灸之。石癰者,其腫發至堅,如石有根,故名之也。灸之石子當碎出即愈。

此系當頭用大蒜灸法,議論互見後竹馬灸法中。

 

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