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哮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哮指聲響,喘指氣息。臨床上常以發作性呼吸困難,呼氣延長,喉間有哮鳴音,伴有咳嗽、痰涎,嚴重時張口抬肩,難以平臥為特徵。本病於春秋兩季發病率較高,氣候突變、寒溫失宜、飲食不當等為本病誘發因素。

 

【病因病機】:

小兒哮喘病的形成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景岳全書》指出:「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者,亦名哮喘。」

 

《証治匯補》說:「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喘病。」

 

哮喘的發病是由於外因作用於內因的結果。素有特異體質的小兒感受風寒或飲食不當,過食生冷等,觸動了伏痰,痰濁隨氣上逆,痰氣相搏阻塞氣道,肺氣升降不利,導致哮喘病的發作。若哮喘反復發作則可導致肺氣耗散,久病肺虛及腎,出現腎陽虧虛、腎不納氣的証候。

 

(一)、內因: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肺氣不足,衛表不固,痰邪內伏,肅降失常,則氣短而喘;脾氣素虛,運化失職,不能行其津液,水濕內停,積濕生痰,上貯於肺,肺失清肅,上逆而喘;腎氣不足,攝納無力,則少氣而喘。

 

(二)、外因:氣候突變,寒溫失宜,風寒外邪襲表犯肺,肺氣失於疏泄,壅塞不通,宜降失常,氣逆而喘。

 

【臨床表現】:

哮喘有寒性哮喘,熱性哮喘及寒喘兼陽虛之分。風寒之邪侵襲,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體陽虛,氣不化津,寒痰內伏,為寒性哮喘;若素體陰虛,痰熱膠固,內鬱於肺,或寒痰久伏化熱,為熱性哮喘;哮喘反復發作,肺氣耗散,腎陽虛虧,氣不攝納為寒喘兼陽虛。

 

(一)、寒性哮喘: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喘息時間有哮鳴聲,甚者抬肩欠肚,不能平臥,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無汗,面色蒼白或青紫,四肢不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濡數或浮滑,指紋淡紅。

 

(二)、熱性哮喘:咳嗽氣促,呼吸憋氣,不能平臥,喘息時間有哮鳴音,痰稠色黃,發熱面紅,胸悶膈滿,煩躁不安,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乾燥或秘結,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浮數,指紋深紅。


 

 (三)、寒喘兼陽虛:除上述寒喘症狀外,兼有面色青灰,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納呆,頭汗涔涔,張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溫,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濡而無力,指紋淡白。

 

【治療】:

1、治則:降氣化痰,平喘。

2、處方:清肺經300次,推揉膻中50次,揉天突30次,搓摩脅肋100次,揉肺俞100次,運內八卦100次。

3、方義:揉天突、搓摩脅肋降氣引痰;推揉膻中、運內八卦、揉肺俞、清肺經寬朐宣肺,降氣平喘化痰。

4、加減:

(1)、發熱:加清天河水。

(2)、寒喘:加按揉風池,推三關,揉外勞宮,揉乳旁、乳根,擦背,按揉三陰交。

(3)熱喘:加掐總筋,分陰陽,清大腸,退六腑,分推膻中,推天柱,推脊,揉豐隆。

(4)久病陽虛:加補脾土,補腎經,清肺經改為補肺經、推小腸,推三關、摩脅,摩中脘,揉丹田,揉腎俞。

 

【注意事項】:

體弱或有佝僂病者應適當補充營養。飲食一般不忌口,但有明顯誘發哮喘發作的飲食應避免。哮喘發作時應注意休息。平時可加強戶外活動,增強體質。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冒。

 

 

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