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耳病 第八十五:

 耳病乃三焦肝風妄動而成,大人有虛火、實火之分,小兒有胎熱、胎風之別。

 虛火者,耳內蟬鳴,或兼重聽,出水作癢,外無腫,此屬虛火妄動之症也;四物湯加牡丹皮、石菖蒲及腎氣丸主之。

 實火者,耳根耳竅俱腫,甚則寒熱交作,疼痛無時,宜柴胡清肝湯治之。

 又有耳挺結於竅內,氣脈不通,疼痛不止,以梔子清肝湯為治,外用黃線藥插入挺肉縫傍,化盡乃愈。

 小兒胎熱或浴洗水灌竅中,亦致耳竅作痛生膿,初起月間,不必搽藥,治早項內生腫,候毒儘自癒。

 如月外不瘥,以紅綿散治之則安矣。

紅綿散

 紅綿散內用枯礬,麝香胭脂在其間;小兒耳內流膿疾,一摻將來換笑顏。

 治耳內流膿,腫痛已消,膿尚不止,方用此摻之。

 枯礬﹝上白,三錢﹞、乾胭脂﹝二錢﹞、麝香﹝一分五厘﹞

 共研極細末,瓷罐收貯,先用綿裘絞盡耳內膿濕,綿裘滾藥送入耳底自癒。

聰耳蘆薈丸

 聰耳蘆薈丸木香,芩歸膽草與大黃;山梔青黛南星等,柴麝青皮共此良。

 治肝膽有火,耳內蟬鳴,漸至重聽不聞聲息者。

 蘆薈、大黃﹝蒸熟﹞、青黛、柴胡﹝各五錢﹞;龍膽、當歸、山梔、青皮、黃芩﹝各一兩﹞;木香﹝二錢﹞、南星﹝三錢﹞、麝香﹝五分﹞。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一丸,食後薑湯送下,日服三次漸效。

 柴胡清肝湯梔子清肝湯﹝俱見鬢疽門﹞;四物湯﹝見潰瘍門﹞;腎氣丸﹝見肺癰門﹝lung_abscess﹞﹞。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