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引起,並以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可發生,而尤以夏、秋兩季為多。3歲以下小兒發病率較高。

 

【病因病機】:

泄瀉之本在脾胃,外感六淫、內傷乳食或素體脾胃虛弱,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調而發生腹瀉。

 

(一)、感受外邪:腹瀉的發生與氣候有密切的關係。寒、濕、暑、熱之邪皆能引起腹瀉,而尤以濕邪為甚。脾惡濕喜燥,濕困脾陽,使運化不健,對飲食水穀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而致腹瀉。

 

(二)、內傷乳食:由於喂養不當,肌飽無度,或突然改變食物性質,或恣食油膩生冷;或飲食不潔。,導致脾胃損傷,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穀而致腹瀉。

 

(三)、脾胃虛弱: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最易受傷,且小兒生機蓬勃,脾胃負擔相對較重,一旦遇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就能導致脾胃受損,使水穀不得運化,則水反而為濕,穀反而為滯,水濕滯留,下注腸道而為腹瀉。

 

【臨床表現】:

(一)、寒濕瀉:大便清稀多沫,色淡,無臭味,腹痛腸鳴,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輕度厭食,口不渴,面色淡白,小便清長,苔白膩,脈濡,指紋色紅。

 

(二)、濕熱瀉:腹痛即瀉,急迫暴注,色黃褐惡臭,身有微熱,口渴,尿少色黃,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嚴重者可見暴瀉黃色濁水,日瀉一、二十次不等,狀熱煩渴,神情萎頓,眼眶下陷,舌絳,苔幹,脈細數。

 

(三)、傷乳食瀉:腹痛脹滿,瀉前哭鬧不安,瀉後痛減,大便量多,酸臭如敗卵,含有未消化殘渣,常伴惡心嘔吐,口噯酸氣,口臭納呆,不思乳食,苔厚或垢膩,脈滑。

 

(四)、脾虛瀉:久瀉不癒,便稀夾有奶塊及食物殘渣或如水樣,每於食後即瀉,次數頻多,面色晄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脈濡。嚴重者可見瀉下不止,完穀不化,神昏,脈微欲絕等危象。

 

根據腹瀉症狀的輕重,可將其分為輕型腹瀉和重型腹瀉。輕型每天大便次數少於10次,無酸中毒症狀和明顯脫水;重型臨床症狀較重,每天大便10次以上,便中含大量水分,伴有酸中毒症狀或中度以上脫水。患兒食欲低下,常並發嘔吐、發熱等,體重很快下降,出現脫水者表現為精神萎頓、表情淡漠、口唇乾燥、皮膚彈性差、前囟及眼窩下陷等;出現酸中毒者表現為呼吸深快、帶果酸味甚至昏迷。若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故在臨床中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治療】:

(一)、寒濕瀉

1、治則:溫中散寒,化濕止瀉。

2、處方:補脾經300次,推三關300次,補大腸300次,揉外勞宮100次,推上七節骨200次,揉龜尾300次,按揉足三裏50次,揉臍、摩腹各5分鐘。

3、方義:推三關、揉外勞宮溫陽散寒,配補脾經、揉臍、摩腹與按揉足三裏能健脾化濕,溫中散寒;補大腸、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溫中止瀉。

4、加減:腹痛、腸鳴重者加揉一窩風、拿肚角;體虛加捏脊;驚惕不安加清肝經、掐揉五指節。

 

(二)、濕熱瀉

1、治則:清熱利濕,調中止瀉。

2、處方:清脾胃300次,清大腸300次,清小腸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樞50次、揉龜尾300次。

3、方義:清脾胃以清中焦濕熱;清大腸、揉天樞清利腸腑濕熱積滯;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腸清熱利尿除濕;配揉龜尾以理腸止瀉。

4、加減:高熱加推脊。

 

(三)、傷食瀉

1、治則:消食導滯,和中止瀉。

2、處方:補脾經300次,清大腸300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揉天樞200次,揉龜尾100次,揉中脘、摩腹各5分鐘。

3、方義:補脾經、揉中脘、運內八卦、揉板門、摩腹健脾和胃,行滯消食;清大腸、揉天樞疏調腸腑積滯;配揉龜尾以理腸止瀉。

 

(四)、脾虛瀉

1、治則:健脾益氣,溫中止瀉。

2、處方:補脾經300次,補腎經200次,補大腸300次,推三關100次,摩腹、揉臍各5分鐘,推上七節骨200次,揉龜尾100次,捏脊9遍。

3、方義:補脾經、補腎經、補大腸補脾腎之陽,固腸實便;推三關、摩腹、揉臍、捏脊溫陽補中;配推上七節骨、揉龜尾以溫陽止瀉。

4、加減:腎虛者加補腎經、揉外勞宮;腹脹加運內八卦;久瀉不止加按揉百會。

 

【注意事項】:

(一)、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潔之品,夏季應多喂水。同時要乳食有節、饑飽有度。

(二)、在腹瀉期間應少吃粗纖維的蔬菜和難以消化的食品,飲食宜清淡,必要時可禁食6~12小時,可飲用淡鹽水和糖水。

(三)、推拿治療每日1次,症狀較重時可每日2次,一般3~10次便可治癒。

(四)、在治療過程中如小兒出現面色蒼白,小便極少或無尿,眼眶凹陷,嘔吐頻繁,飲食難進,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狀時,宜抓緊時機,配合中西藥物治療。

 

 

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